碳中和分类(16)
气候变化(4)
碳循环(1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6条,耗时:0.0309846 秒
1.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白龙江径流的影响研究
机构: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省陇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关键词: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加法模型;;乘法模型;;白龙江
摘要:通过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并以降水量作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水电开发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白龙江径流的影响及贡献大小。结果表明:1960-1970年代以气候变化影响为主导因素,比重占70%;1980-2000年代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导因素,比重占约55%;2010年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程度相当,以气候变化影响为主导因素,比重占51%,研究结论可为白龙江引水工程实施、河流健康修复、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提供科学参考。
年:2018
出版单位:地下水
2.广东省建筑业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
机构: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关键词:建筑业;;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间序列分析
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研究建筑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对我国建筑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模型和传统时间序列分析,通过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相关研究中建筑业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计算方法,分别测算广东省建筑业2003~2014年主要能源消费和建筑材料消耗产生的CO_2排放量,分析广东省建筑业CO_2排放与建筑业人均产值之间的关系,并对广东省建筑业的碳排放拐点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建筑业碳排放呈倒N型库兹涅茨曲线并将于2033年达到拐点,但目前广东省建筑业的低碳发展压力依然很大,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是改善广东省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年:2018
出版单位: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3.中国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的探讨——《中国区域碳排放差异分析及减排路径研究》书评
作者:陈凯
机构: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区域碳排放差异问题,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已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佟昕博士的《中国区域碳排放差异分析及减排
年:2018
出版单位:教育现代化
4.基于STIRPAT及解耦模型的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沫 ; 陈凯
机构: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STIRPAT模型;;解耦模型;;碳排放;;影响因素;;因子分析;;GM(1,1)
摘要:运用解耦模型分析了2007年—2014年河北省的解耦状态:从增长性耦合到弱解耦,在波动中实现了强解耦.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河北省2015年—2022年碳排放量,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河北省碳排放影响最大;煤炭消费量、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比、人口数对河北省碳排放量有促进作用,能源价格和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对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影响系数较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对河北省碳排放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应当重视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发展趋势,正视低碳发展的压力,通过调整各影响因素实现河北省低碳经济.
年:2017
出版单位: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麦田间作大蒜减排温室气体:兼顾经济环境效益
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与气象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关键词:冬小麦;;大蒜;;CH4;;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减排,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于2013-2014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冬小麦-大蒜间作小区温室气体减排试验,研究冬小麦间作大蒜对麦田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与环境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冬小麦生长,冬小麦田间作大蒜能分别提高小麦植株鲜质量、穗质量、千粒质量134.67%、2.20%、3.51%;与对照单作小麦处理相比,间作大蒜处理下单位面积农田投入与产出比从1∶9.8提高到1∶16.7,即在相同投入成本的情况下,产出提高70.41%;对小麦间作大蒜处理下,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比对照处理的土壤CH4排放通量分别减少38.35%、16.59%;在小麦整个生长季内,土壤CH4排放通量累计减少了53.45%。研究显示,大蒜-小麦种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出,还同时减少土壤CH4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具有节能减排、提高经济环境效益双重功能,是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年:2017
出版单位:西北农业学报
6.中国碳排放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基于动态演化及空间集聚的视域
作者:佟昕 ; 李学森 ; 佟琳 ; 陈凯
机构: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大连科技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空间相关性;;空间差异性;;时空动态性;;时空跃迁;;空间集聚
摘要:针对中国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通过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中国区域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和时空跃迁路径,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中国区域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性,依据时空跃迁测度法对中国区域碳排放散点图的时空演化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省域间存在自相关性,并且表现为一种集聚格局;碳排放的相关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中国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局域区域结构具有一定的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因此,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碳排放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和治理碳排放的政策应该主要从空间视域动态地综合考虑.
年:2016
出版单位: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1951—2014年丹东地区气候变化特征
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摘要:利用1951—2014年丹东地区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丹东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4 a丹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5℃;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呈非对称增长;平均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冬季下降幅度最大。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明显,春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
年:2016
出版单位:气象与环境学报
8.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溢出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作者:曹洪刚 ; 陈凯 ; 佟昕
机构: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空间溢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摘要:以空间地理视角,验证了我国省域碳排放空间依赖性;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不同视域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2000—2012年间,中国省域能源碳排放空间上具有依赖性,邻近省域的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出口依存度系数均为正值,人口、技术进步对降低碳排放增长作用效果显著,能源价格对碳排放增长作用效果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政府部门在制定碳排放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邻近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结合碳排放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中国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碳排放量整体降低。
年:2015
出版单位: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和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和GM(1,1)模型的实证研究
作者:佟昕 ; 陈凯 ; 李刚
机构: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偏最小二乘回归法;;STIRPAT模型;;GM(1,1)模型
摘要:采用STIRPAT模型全面地对影响中国2000—2011年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了中国2012—2020年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人口、能源结构和外贸强度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中国碳排放量增加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人口和产业结构;根据GM(1,1)预测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未来的减排压力还很大.因此,治理碳排放的政策应该综合考虑人口、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
年:2015
出版单位: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作者:曹洪刚 ; 佟昕 ; 陈凯 ; 李刚
机构: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关键词:碳排放;;区域差异;;人口;;经济增长;;泰尔指数
摘要: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如何分配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成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焦点内容。通过碳排放的差异分析可以评估各区域的减排工作成果和未来的减排潜力,能够为分配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ntergover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指导目录计量碳排放的方法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碳排放量,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特征,将中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运用泰尔指数法分解分析了以人口为权重和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中国区域碳排放量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碳排放差异的影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对策。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以人口为权重和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碳排放总差异整体上都呈下降的趋势;(2)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其以人口为权重的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西部区域内差异引起的,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区域内差异引起的;(3)以人口为权重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小于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碳排放区域差异,两种权重下的西部区域内差异总体都呈上升趋势,中部区域内差异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可以得出结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基于本文分析,对未来的低碳经济区域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年:2015
出版单位:工业技术经济
1
2
按检索点细分(16)
作者(16)
按资源类型细分(16)
期刊论文(16)
按来源细分(16)
知网(16)
按年细分(16)
2018年(3)
2017年(2)
2016年(2)
2015年(4)
2014年(2)
2013年(1)
2012年(1)
2008年(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