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7)
气候变化(3)
碳循环(4)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7条,耗时:0.0499709 秒
1.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进展及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王岩 ; 李刚 ; 徐蕊
机构: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关键词: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优化策略
摘要:在我国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背景下,专门探讨黑龙江省的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分析现阶段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从减排措施、排放清单、考核制度、统计核算、林业碳汇、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优化策略。
年:2018
出版单位:中国林业经济
2.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和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和GM(1,1)模型的实证研究
作者:佟昕 ; 陈凯 ; 李刚
机构: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偏最小二乘回归法;;STIRPAT模型;;GM(1,1)模型
摘要:采用STIRPAT模型全面地对影响中国2000—2011年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了中国2012—2020年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人口、能源结构和外贸强度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中国碳排放量增加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人口和产业结构;根据GM(1,1)预测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未来的减排压力还很大.因此,治理碳排放的政策应该综合考虑人口、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
年:2015
出版单位: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作者:曹洪刚 ; 佟昕 ; 陈凯 ; 李刚
机构: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关键词:碳排放;;区域差异;;人口;;经济增长;;泰尔指数
摘要: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如何分配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成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焦点内容。通过碳排放的差异分析可以评估各区域的减排工作成果和未来的减排潜力,能够为分配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ntergover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指导目录计量碳排放的方法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碳排放量,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特征,将中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运用泰尔指数法分解分析了以人口为权重和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中国区域碳排放量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碳排放差异的影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对策。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以人口为权重和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碳排放总差异整体上都呈下降的趋势;(2)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其以人口为权重的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西部区域内差异引起的,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区域内差异引起的;(3)以人口为权重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小于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碳排放区域差异,两种权重下的西部区域内差异总体都呈上升趋势,中部区域内差异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可以得出结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基于本文分析,对未来的低碳经济区域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年:2015
出版单位:工业技术经济
4.中国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中国以及30个省域的灰色关联分析
作者:佟昕 ; 陈凯 ; 李刚
机构: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摘要: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决定正确判断和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全国和30个省域碳排放与不同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诱因;从省域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是导致大多数省域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诱因;碳排放与能源价格灰色综合关联度都较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形势不同,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不同,不能采取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节能减排政策。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碳减排策略,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特征的低碳对策和建议,以期望能够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对中国碳排放总量影响。
年:2015
出版单位:工业技术经济
5.国际贸易与碳排放的空间维度溢出——基于中国30个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验证
作者:佟昕 ; 陈凯 ; 李刚
机构: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关键词:碳排放;;国际贸易;;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摘要:本文以省域为空间样本,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国省域的碳排放与国际贸易相关因素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我国省域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空间依赖性,碳排放受到本地碳排放和相邻碳排放的共同影响,局域相关也显示出空间集聚特征;国际贸易对省域碳排放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并且有降低的趋势;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的作用也相对较大,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量。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碳减排政策和国际贸易调控措施时,应该积极考虑区域间的低碳技术合作,同时,考虑空间作用机制对碳排放的差异化作用。
年:2014
出版单位:经济管理
6.吉林省气候变化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
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阳农业大学;
关键词:玉米;;气象产量;;气候变化;;吉林省
摘要:利用吉林省梨树县1986~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在确定梨树县玉米的气象产量与积温、降雨以及日照时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吉林省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气象产量(Yw)与降雨量(x1)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内的积温(x2)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无显著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内的降雨量和积温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Yw=15768.77 2.87x1-5.42x2,(r=0.63)。吉林省整个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积温分别以每年0.05℃和10℃左右增加,降雨量以每年5mm左右减少,日照时数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吉林省气候变暖和降雨减少现象的加剧,对吉林省的旱情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越来越重。
年:2010
出版单位:玉米科学
7.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区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
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epartment of Ge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ine 甘肃兰州730000,甘肃兰州730000,甘肃兰州730000,甘肃兰州730000,甘肃兰州730000,甘肃兰州730000,Orono,ME0 44695790,USA
关键词:阿尼玛卿山;;冰川变化;;遥感;;末次冰盛期;;小冰期
摘要:以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的冰川为研究对象 ,通过应用航空相片、卫星遥感影像、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 (DEM) ,分析了末次冰盛期、小冰期、自 1 966年及 2 0 0 0年的冰川范围及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末次冰盛期的冰川范围是现代冰川的 3 .1倍 ;小冰期以来 ,冰川已经开始退缩 ,尤其在 1 966—2 0 0 0年期间退缩有加速趋势 .介绍了一种提取冰川雪线高度的方法 ,并根据现代气候数据 ,探讨了研究时段雪线高度上的夏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末次冰盛期时 ,雪线下降了 42 0m左右 ,相应的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 1 .9℃ ,小冰期盛时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 0 .6℃ .
年:2002
出版单位:冰川冻土
1
按检索点细分(7)
作者(7)
按资源类型细分(7)
期刊论文(7)
按来源细分(7)
知网(7)
按年细分(7)
2018年(1)
2015年(3)
2014年(1)
2010年(1)
2002年(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