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6)
气候变化(1)
碳循环(4)
清洁能源(1)
管理 政策 制度(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6条,耗时:0.033989 秒
1.创新工程咨询新领域,加强全省电力行业碳排放能力建设——山东省工程咨询院组织全省电力行业碳排放能力建设培训
作者:梁荣进 ; 付强 ; 吴明
机构:山东省工程咨询院;
摘要:本刊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体现环保优先、节能优先、低碳优先,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低碳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早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政府就郑重承诺要减少碳排放,并在2030年左右达到排放峰值。作为多种碳减排手段之一的碳市场,因其具备资源配置高效、体系设计灵活、更利于激发企业减排自主性等优势,已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并被
年:2019
出版单位:中国工程咨询
2.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的责任分摊
机构: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碳减排;;SE-DEA模型;;ZSG-DEA模型;;责任分摊
摘要: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电力行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第一阶段的参与主体,显然,电力行业碳排放责任分摊已经成为当前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共担责任分摊原则给出电力生产端和消费端分别应分摊的碳指标核算公式,以2011年我国六大区域间交换电量数据为基础给出了各区域电力行业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案,并利用SE-DEA模型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判;鉴于碳排放总量不变的前提,进一步运用ZSG-DEA模型对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案做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ZSG-DEA分配后,各区域的效率值均位于DEA前沿面,实现了整体效率的帕累托最优。
年:2017
出版单位:科技管理研究
3.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及我国的选择
作者:付强 ; 郑长德
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权;;祖父制;;标杆法;;拍卖;;节能减排
摘要: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最棘手但又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祖父制虽然可以对受管制企业因实施碳总量控制而引起的成本上升进行补偿,但该法违反了污染者付费原则,且执行成本高,易导致激励扭曲。标杆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扭曲问题,体现了对早期行动者的支持,但该法对数据的要求较高。拍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分配方式,其分配过程更公平、更透明,但可能减弱受管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考虑到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尚处在试点期间,试点范围较小,宜采取标杆法分配初始碳排放权。
年:2013
出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碳排放总量控制与利益共享机制评介
作者:付强
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碳税;;碳总量控制;;碳排放交易;;利益共享;;低碳经济
摘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中,碳税和碳总量控制与交易孰优孰劣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碳税简单易行,但无法保证减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碳总量控制与交易可以确保实现减排目标,但过于复杂,执行成本高。而碳排放总量控制与利益共享机制既克服了以上两项政策的缺点,又兼具以上两项政策的优点。本文对该政策工具进行了简要介绍与评价,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年:2011
出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选择:碳税还是碳排放交易?
作者:付强 ; 黄毅
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税;;碳排放权交易;;增价拍卖
摘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选择中,碳排放税虽然具有保持碳价格稳定、易于管理与推行等优点,但是,它无法确保达到既定的减排目标。如果用环境效益标准来评价,则碳排放权交易优于碳排放税。而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应采取增价拍卖方式。
年:2010
出版单位:金融教学与研究
6.近50年齐齐哈尔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者:孙红霞 ; 付强
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齐齐哈尔;;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影响
摘要:根据齐齐哈尔市近50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累积滤波器和距平分析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的速度和幅度明显加快。降水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秋两季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对齐齐哈尔市农业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农业气象灾害增加,作物病虫害发生和影响程度加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使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是弊大于利。
年:2010
出版单位:水利科技与经济
1
按检索点细分(6)
作者(6)
按资源类型细分(6)
期刊论文(6)
按来源细分(6)
知网(6)
按年细分(6)
2019年(1)
2017年(1)
2013年(1)
2011年(1)
2010年(2)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