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9)
气候变化(5)
碳循环(2)
碳储碳汇(1)
管理 政策 制度(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9条,耗时:0.0589707 秒
1.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精细化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精细化
摘要:作为IPCC新一轮气候变化综合评估的组成部分,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入了正式的精细化阶段,将在2019年形成最终成果,与现有的《IPCC2006指南》合并使用,为"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基础。精细化工作分为提供新方法、更新已有内容、补充/澄清已有内容等三大类,共有107个"精细化点",涵盖通用方法论、能源活动、工业过程、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等各个领域和部门。中国共有12名专家参与此次工作。建议中国科研工作者尽快以英文著述的形式发表相关成果,提高中国文献的引用率;鉴于中国已具备根据最新指南要求编制清单的能力,建议未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尽可能全面转向《IPCC2006指南》及其增补和精细化内容。
年:2018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对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2013增补:湿地》的解析
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湿地;;温室气体;;方法学指南;;IPCC;;清单编制
摘要:为了填补《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有关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清单编制方法学指南的空缺,IPCC于2014年2月底发布了《对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2013增补:湿地》。该指南在考虑人类活动影响以及对湿地定义进行重新梳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湿地排干、还湿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估算方法;同时,也增补了滨海湿地、用于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估算方法。该指南的发布为清单编制者估算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提供了较全面的方法学。当然,受到科学认识水平与文献的限制,该指南在随排水流失的颗粒有机碳损失量的估算、随还湿来自于湿地外其他生态系统有机碳的进入所产生排放量估算等方面存在着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年:2014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3.《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气候变化问题:谈判与焦点
机构: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谈判
摘要: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逐渐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焦点议题,各缔约方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多边谈判。本文梳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下气候变化问题谈判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中的焦点问题及各方的主要立场,指出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哥伦比亚、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生物多样性大国是针锋相对的两大主要谈判集团。谈判焦点问题主要包括:(1)气候变化问题的扩大化。欧盟希望将气候变化问题扩大化,使其全面渗透到《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各议题中,并促进《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简称里约三公约)之间的联合;而发展中国家对此比较谨慎和保守。(2)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和海洋施肥(ocean fertilization)。欧盟提出全面禁止地球工程,并建立全球管制框架;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可遵循"预先防范"原则。(3)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的碳排放机制。欧盟要求为该机制建立"生物多样性保障"制度,而发展中国家表示反对。两大集团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担心欧盟的快速推进会使自己将来受到制约,这也反映了在环境领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而这种矛盾未来还会继续深化。本文最后还就我国的应对策略和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1)要加强国内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2)要总结和宣传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成功的做法和经验;(3)要加强对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的碳排放机制的研究。
年:2011
出版单位:生物多样性
4.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有机碳贮藏影响的研究进展
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关键词:森林;;气候变化;;土壤有机碳贮藏;;土壤有机质模型;;碳汇
摘要:森林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贮藏与全球的碳平衡.气候变化将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及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转化过程,进而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贮量及土壤碳动态.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等气候因子对森林土壤碳贮藏均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有机碳贮藏的影响有助于人们科学管理森林碳库以及进一步寻找缓解气候变化的可行途径.为此,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分布以及升温、降水变化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森林土壤有机碳贮藏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有关的研究展望.
年:2010
出版单位:应用生态学报
5.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影响
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100081,北京100081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气候变化;;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模型
摘要: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藏的影响,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与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变化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归纳了土壤类型法、模型模拟法等途径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结果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不确定性,综述了气候变化对土壤碳贮藏影响机理的研究与相应过程模拟的模型研究进展,并综合分析了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年:2006
出版单位:生态学杂志
6.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
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 北京 100081,北京 100081,北京 100081,北京 100081,北京 100081,北京 100081,北京 100081
关键词: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新动向
摘要:2005年11月1~2日,八国集团(G8)成员国和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等12个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和能源部长齐聚伦敦,就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展开新一轮对话。作者针对这次会议的背景、概况及所反映出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试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年:2005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7.气候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环境
作者:张称意
摘要:气候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其变化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影响。气候变化通常是指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等)和气候系统所出现的显著变化,即气候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的平均状态或变率范围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改变,或者两者同时具备。气候的这种变化可以由气候系统自身的内部过程的改变或外部因素的变化所引起。
年:2007
出版单位:大自然
8.G8峰会上的气候变化议题及其对国际气候体制的影响分析
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生态学会
年:2005
出版单位:科学中国人
9.我国气候变化的事实、趋势与影响
年:2005
出版单位:吉林气象
1
按检索点细分(9)
作者(9)
按资源类型细分(9)
期刊论文(9)
按来源细分(9)
知网(9)
按年细分(9)
2018年(1)
2014年(1)
2011年(1)
2010年(1)
2007年(1)
2006年(1)
2005年(3)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