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6)
气候变化(13)
碳循环(7)
碳储碳汇(1)
管理 政策 制度(5)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6条,耗时:0.0749624 秒
1.全球碳排放空间约束条件下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中欧日碳排放空间和减排成本的影响
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关键词: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碳排放空间;;减排成本
摘要:应用全球多部门、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由于其碳排放路径的变化对国际气候谈判中的3个重要谈判方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和2℃目标情景下碳排放空间和减排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碳排放固定且分配方式固定的条件下,美国不同程度的退约将为自身获得较大的碳排放空间,同时挤压其他地区,包括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NDC和2℃目标的碳排放空间,将推高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NDC和2℃目标的碳价。2030年,2℃目标下中国碳价的升幅将达4.4~14.6美元/t,欧盟为9.7~35.4美元/t,日本为16.0~53.5美元/t。同时将增加中国、欧盟和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GDP损失。2030年,2℃目标下中国GDP损失的升幅将达220.0亿~711.0亿美元(相当于16.4~53.1美元/人),欧盟为93.5亿~321.4亿美元(相当于20.7~71.1美元/人),日本为41.3亿~134.5亿美元(相当于34.3~111.7美元/人)。
年:2017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
作者:张海滨
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中国政治与外交;;气候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
摘要: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中国的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政治安全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海平面上升使中国的部分陆地面临被淹没的现实威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威胁中国军队人员、装备和设施安全,制约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和提高;气候变化危及中国的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性与合法性,等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广泛的,未来的影响将继续增大。因此,中国不仅应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应该将其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统筹规划。在现有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机制体制基础上,中国应该牢固树立气候变化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观念,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看待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强军民间协作,形成军民一体的应对气候变化格局;高度重视中国军队新军事变革中的绿色低碳因素,着力打造一支绿色低碳军队;加快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尽快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
年:2015
出版单位:国际政治研究
3.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评估结果的解读
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IPCC AR5;;WGⅢ
摘要: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首次对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行了独立成章的评估。主要结论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依然是国际合作主要多边论坛,但对该《公约》基本原则的理解出现分歧,《京都议定书》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目前国际合作机制在架构和参与主体方面日趋多元化;国际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参与度不够、遵约机制不健全。一个"自下而上"的全球协议、资金和技术激励可以促进广泛参与,贸易措施的介入可以完善气候政策、促进参与和遵约,《公约》外的各种小多边主义通过对接可对《公约》机制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这些评估结论可能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年:2014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4.外购热力导致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
作者:胡永飞 ; 张海滨
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关键词:温室气体;;间接排放;;外购热力;;排放因子;;燃料结构;;天然气;;燃煤
摘要:我国企业在进行温室气体(GHG)核查时,由于有关部门发布的外购热力排放因子数据不全,个别地区发布的以热量为基准的排放因子数据缺乏通用性,使得核算因外购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遇到困难,核算结果差异较大。国际默认的API核算方法认为热力全部来源于天然气锅炉的燃烧,而我国绝大部分的热力来自于燃煤锅炉,这种假设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我国热力生产的实际水平。因此,需要找到统一规范的外购热力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帮助企业准确获得自身因外购热力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在能源平衡表中的热力生产总量、消耗的燃料类型以及燃料消耗总量,计算出各地区外购热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受燃料结构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外购热力排放因子数据差别较大。通过与国际默认的排放因子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我国采用国际默认的排放因子核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明显偏低。为了更加真实地体现国内外购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建议按照不同区域选取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核算。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外能源
5.复合燃料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探讨
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关键词:温室气体(GHG);;排放量计算实地监测;;复合燃料;;固定燃烧源;;IPCC排放因子法;;热值分配法
摘要:当前复合燃料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计算普遍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此法的运用需要依赖准确的燃料消耗计量、燃料氧化率和燃料低位热值等数据,其缺省因子是否适合有待商榷。本文通过采用实地监测手段,在获得了企业固定排放源设备的相关参数后,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时间比法、负荷法和热值分配法等几种方法对企业GHG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IPCC排放因子法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而热值分配法可以较好地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监测法对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而采用热值分配法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拓展时间段的GHG排放量进行计算。
年:2014
出版单位:安全与环境工程
6.专题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作者:张海滨
摘要:编者按2015年堪称"气候变化年",因为2015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将就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机制进行最后谈判。由于此次大会事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局和前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相比,当前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不仅表现在从环境、经济和伦理上理解气候变化问题,而且不断从更广泛视角即安全视角审视气候变化问题。2011年,联合国安
年:2015
出版单位:国际政治研究
7.由气候变化谈判困境审视多边环境公约的中国对策
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摘要:气候谈判是全球多边环境公约有史以来最热闹的领域,气候变化问题为全球对多边环境公约的关注作了巨大贡献。但从哥本哈根到华沙谈判,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资金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反而发达国家越来越对打破原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彻底改变气候治理(乃至全球环境治理)的规则,付诸了更多的希望和努力。气候谈判不但没能软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反而强化了矛
年:2014
出版单位:世界环境
8.二氧化碳排放量化方法探讨
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量化方法;;排放因子法;;负荷法;;现场监测;;燃烧排放源
摘要:目前,通用的量化二氧化碳排放方法是IPCC排放因子法,但IPCC的排放因子是否适用于我国的排放源有待商榷。利用现场监测的烟道内的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烟气流速、水蒸气体积百分比等参数,采用质量比法、时间比法、负荷法以及IPCC排放因子法等多种方法,对某企业不同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量化。结果表明,如果国内企业采用国际通用的量化二氧化碳排放方法,则得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偏大。为了能更准确地获得燃烧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需要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质量比法与IPCC排放因子法的量化结果,其准确性严重依赖于燃料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不推荐采用。时间比法的量化结果虽然优于质量比法,但不适合用于量化较长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负荷法由于考虑了负荷的影响,其量化结果更为可靠。建议企业通过监测手段,采用负荷法量化燃烧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了尽可能减小由客观因素带来的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建议选择不同时间段、不同工况多次监测量化燃烧排放源某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年:2013
出版单位:中外能源
9.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研究
作者:张景奇 ; 张海滨
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关键词: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GHG);;排放因子;;排放量;;现场监测方法
摘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GHG)的浓度升高,而正确估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对于制定减排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某企业馏份油加氢装置为固定燃烧源,采用现场监测方法计算了该企业2011年GHG的排放因子及排放量,并与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GHG排放因子所估算出的GHG排放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现场监测方法计算得出的GHG排放量更加准确。
年:2013
出版单位:安全与环境工程
10.应对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作者:张海滨
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强化采油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看作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之一。CCS技术主要包括3个环节:CO2捕集,运输和封存。首先介绍了CO2捕集技术,该技术按工艺主要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化学链燃烧捕集。随后介绍了CO2封存技术,该技术按封存地点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在众多的CO2封存技术中,CO2强化采油技术由于其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情况。
年:2012
出版单位:工业安全与环保
1
2
3
按检索点细分(26)
作者(22)
摘要(4)
按资源类型细分(26)
期刊论文(26)
按来源细分(26)
知网(26)
按年细分(26)
2017年(1)
2015年(2)
2014年(4)
2013年(2)
2012年(2)
2010年(4)
2009年(6)
2007年(4)
2006年(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