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恢复性司法模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刑事司法模式,其产生源于刑罚功能的变迁和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兴起,是在反思传统司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司法模式。它蕴含着被害人、被告人、社区利益平衡构想与恢复社会关系的司法理念,体现了保障人权、程序正义、公平价值等基本司法理念的精髓,引发了一场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革新运动,成为近几年刑事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不成熟的话题。本文从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论,其与传统司法模式的比较和恢复性司法模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入手,客观审视,理性思考,认为恢复性司法模式是对传统司法的有益补充,并非传统刑事司法的必然替代物,合理吸纳有益于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Restorative Justice is a kind of criminal judicature developed in the west in the past 30 years. It is a new kind of judicature that originates from the shift of criminal punishment and the movement of "protecting the criminal victims" and retrospects on the traditional judicature. It implies the concept of the balance among the victim (s) , the accused, the community interest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embodies the fundamental judicial principles of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justice of procedures and the justice of value. It triggers a new round of innovations in the field of criminal judicature, thus becomes a hot topic in the related academic area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By surveying related theories and our legal practic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Restorative Justice is a helpful complement to, but not a replacement of, our traditional judicature. Reasonably adoption of Restorative Justice will benefit the perfection of China's criminal judicature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引文
[1]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2]黄成荣:《复和公义与调和服务》,载李永年编《香港青少年问题》,香港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许春金:《修复式正义理论》,载国立台北大学《二00二犯罪问题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版。
    [4][日]森本益之著,戴波译:《刑事政策学》,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1]王平主编:《恢复性司法论坛》,群众出版社,2005年卷,第273-274页。
    [2]D.var Ness 是美国恢复性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3]狄小华、李志刚编著:《刑事司法前沿问题-恢复性司法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4]丹尼尔·凡奈思(D.van Ness),王莉译:《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第67-72页。
    [5][美]霍华德·泽赫著,章祺译:《恢复性司法》,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印,2003年版,第9-11页。
    [1]狄小华、李志刚编著:《刑事司法前沿问题-恢复性司法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第46-49页。
    [1][美]博西格诺著,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661页。
    [2][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0年版,第419页。
    [1][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08页。
    [2]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绍评论》,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第152页。
    [3][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0年版,第815页。
    [4][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0年版,第815页。
    [5][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09页。
    [1][美]大卫·E·杜菲著:《美国矫正政策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
    [2][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0年版,第924页。
    [3]吴宗宪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1][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商务图书馆,1995年版,第173-174页。
    [2][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
    [3]宋英辉:《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9期,第45页。
    [4]何兵著:《现代补会的纠纷解决》,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1][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概要》,载《法学译从》,1998年第3期。
    [2]朱华荣著:《各国刑法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第51-51页。
    [1]梁根林:《非刑罚化-当代刑法改革的主题》,载《现代法学》,002年第6期。
    [2]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1]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2]王运生著:《英国刑事司法与替刑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3]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组织编译:《所有人的正义—英国司法改革报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2页。
    [4]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
    [1]张浩:《试论恢复性司法及对我国行刑工作的借鉴》,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印,2003年版,第71页。
    [1][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修订版,第261页。
    [1]狄小华、李志刚编著:《刑事司法前沿问题-恢复性司法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第44-46页。
    [1][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修订版,第68页。
    [1]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2]狄小华、李志刚编著:《刑事司法前沿问题-恢复性司法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1][英]麦高伟、威尔逊主编:《英国刑事司法程序》,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1][美]霍华德·泽赫著,章棋译:《恢复性司法》,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9页。
    [1][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页。
    [2]Restorative Justice as a Crime Prevention Measure ISSN 1448-1383 http://www.aic.gov.au.
    [1]Restorative Justice as a Crime Prevention Measure ISSN 1448-1383 http://www.aic.gov.au.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使人难以理解。它不仅不利于维护被害人的权益,也使国家及司法解释相互抵触,有损于国家法治的内在统一。
    [2]冯仁强:《关注被害人的精神需要》,载《检察日报》2006年6月16日第3版。
    [1][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1]钱穆著:《晚学盲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页.
    [2]张建伟著:《司法竞技主义--英美诉讼法传统与中国庭审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1]霍华德·泽赫著,章棋译:《恢复性司法》,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印,2003年版。
    [2]狄小华、李志刚编著:《刑事司法前沿问题-恢复性司法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1]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147页。
    [1]吴常青:《论恢复性司法的本土资源与制度构建》,载《法学论坛》,2006年5期。
    [1]黄成荣:《复合公义在香港的应用和实践》,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印,2003年版。
    [1][法]孟德斯鸠著,严复译:《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5页。
    [2]我院近年来组织参加的专家研讨调研活动有:2005年8月,国家检察官学院刘佑生教授来院进行恢复性司法调研,将我院的做法写入《执法新境界》一书和《方圆法治》2006年第5期的《平和司法的法律境界》;2006年3月,江苏省法学会确定我院为法学研究重点课题《未成年人犯罪防范对策研究》的中标单位;2006年7月,我院应邀参加了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检察官协会联办的“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交流,高铭喧、陈光中、王作富、刘家琛为首的60多名国内外刑事法学界权威专家学者参加;2006年9月起,中国刑诉法研究会副会长宋英 辉教授主持的“恢复性司法与中国刑事诉讼法改革实证研究”课题组,确定我院为试点单位,并来多次来院研讨。
    [1]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
    [2][美]霍华德·泽赫著,章祺等译:《视角之变:犯罪和司法的一个新关注点》,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印,2003年版。
    [3]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174页。
    [1]王运生著:《英国刑事司法与替刑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1]周永坤博客个人自述,见http://guyan.fyfz.cn/blog/guyan/index.aspx
    [2]向朝阳、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3]霍华德·汗赫:《恢复性司法》,载王平主编《恢复性司法论坛》,群众出版社,2005年卷,第373-374页。
    [1]仝蕾:《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恢复性司法模式之适用》,载青少年犯罪预防网,2006年7月19日。
    1、李永年编:《香港青少年问题》,香港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朱华荣著:《各国刑法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3、狄小华、李志刚编著:《刑事司法前沿问题-恢复性司法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
    4、冯卫国著:《行刑社会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钱穆著:《晚学盲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王运生著:《英国刑事司法与替刑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7、周永坤著:《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8、张建伟著:《司法竞技主义--英美诉讼法传统与中国庭审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杨奕华著:《法律人本主义-法理学研究诠论》,中国台湾汉兴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版。
    10、张甘妹著:《刑事政策》,台北三民书局,1979年版。
    11、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吴宗宪等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何兵著:《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王立峰著:《惩罚的哲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钟安惠著:《西方惩罚功能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7、陈晓明著:《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8、王平主编:《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2006年卷,群众出版社。
    19、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组织编译:《所有人的正义-英国司法改革报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1、[日]森本益之著,戴波译:《刑事政策学》,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修订版。
    4、[美]大卫·E·杜菲著:《美国矫正政策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0年版。
    6、[法]孟德斯鸠著,严复译:《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7、[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1、[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商务图书馆,1995年版。
    12、[美]博西格诺著,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3、[英]麦高伟、威尔逊主编:《英国刑事司法程序》,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宋英辉:《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9期。
    2、梁根林:《非刑罚化-当代刑法改革的主题》,载《现代法学》2002年第6期。
    3、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绍评论》,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4、许春金:《修复式正义理论》,载《二00二犯罪问题研究研讨会论文集》,国立台北大学编印,2002年版。
    5、黄成荣:《复和公义与调和服务》,载李永年编《香港青少年问题》,香港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霍华德·泽赫,章祺译:《恢复性司法》,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印,2003年版。
    7、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概要》,载《法学译丛》1998年第3期。
    8、冯仁强:《关注被害人的精神需要》,载《检察日报》2006年6月16日第3版。
    9、吴常青:《论恢复性司法的本土资源与制度构建》,《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10、黄成荣:《复合公义在香港的应用和实践》,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印,2003年版。
    11、向朝阳、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12、仝蕾:《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恢复性司法模式之适用》,载青少年犯罪预防网,2006年7月19日。
    13、张浩:《试论恢复性司法及对我国行刑工作的借鉴》,载《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法学院编印,2003年版。
    14、孙长春、陈淑智:《犯罪被害人经济救济的新思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