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3)
碳循环(3)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3条,耗时:0.0279912 秒
1.基于LMDI的江阴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
作者:崔凯璇 ; 王仲智
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LMDI;;工业能源消费;;江阴市
摘要:基于2007—2014年江阴市工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江阴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出规模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量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4年江阴市工业能耗碳排放量同工业总产值呈弱脱钩状态,工业能耗碳减排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产出规模仍是促进该市工业能耗碳排放增长的首要因素,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对江阴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能源强度对江阴市工业碳排放增长起抑制作用。
年:2017
出版单位:资源与产业
2.江苏省经济重心与能源碳排放重心路径演变分析
作者:李想 ; 王仲智 ; 芦惠
机构:三明学院旅游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经济重心;;碳排放重心;;路径演变;;江苏省
摘要:本研究引入重心模型,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经济和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路径对比和空间相关性多角度阐释了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联系.结果显示: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2006年后出现略微的北移迹象;11年间重心移动距离排序为:碳排放重心(32.1 km)>人均碳排放重心(29.6 km)>GDP重心(14.6 km)>工业产值重心(10.9 km);相较于经济重心而言,碳排放重心的空间位置偏向于省域的西北方向;经济重心和人均碳排放重心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年:2013
出版单位: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3.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现状及县域聚类分析
机构: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碳强度;;聚类分析;;空间格局;;江苏省
摘要:利用1998~2008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数据,初步分析了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的现状。以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年、2008年江苏省县域的"排放—效率"类型进行了基本划分,并分析了各聚类碳排放格局特征。结果显示:GDP标准下的发达地区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县市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型;以南京市区和徐州市区为代表的"高排放—低效率"地区,占全省碳排放量的一半,是江苏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不同聚类类型间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同类型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局部格局的不稳定性,使县域在不同聚类类型间的跃迁行为时有发生。
年:2011
出版单位:世界地理研究
1
按检索点细分(3)
作者(3)
按资源类型细分(3)
期刊论文(3)
按来源细分(3)
知网(3)
按年细分(3)
2017年(1)
2013年(1)
201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