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条,耗时:0.0139965 秒
1.若尔盖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高寒泥炭湿地;;氮沉降;;温室气体通量;;全球增温潜势
摘要:为研究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温室气体(CO2、CH4、N2O)对氮沉降初期的响应,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对照(0 kg/(hm2·a),CK)、低氮(10 kg/(hm2·a),LN)、中氮(20 kg/(hm2·a),MN)及高氮(80kg/(hm2·a),HN)4个施氮水平,在生长季(5—9月)每月原位施加NH4NO3进行氮沉降模拟,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CO2、CH4和N2O在高氮处理下的平均排放通量为(224.961±13.875)、(0.114±0.002)和(0.059±0.003)mg/(m2·h),在中氮处理中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03.801±11.397)、(0.111±0.002)和(0.047±0.004)mg/(m2·h),低氮处理中的排放通量均值分别为(212.731±5.847)、(0.083±0.004)和(0.032±0.002)mg/(m2·h),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相应气体的平均排放通量(P<0.05)。不同施氮水平下的CO2、CH4和N2O的生长季累积排放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P<0.05)。不同水平氮添加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量与土壤NO-3-N含量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CO2、CH4排放增量与生物量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温室气体排放增量与土壤温湿度的增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此外,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湿地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P<0.05)。研究表明,短期氮添加通过影响土壤有效氮含量和生物量,促进了泥炭湿地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该研究结果为预测泥炭湿地区域氮沉降可能带来的温室效应和合理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年:2016
出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总量控制下电磁污染排放权交易经济性分析
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关键词:电磁污染;;总量控制;;排放权交易;;环境经济学
摘要:借鉴环境经济学中关于水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成果,在对电能质量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电网电磁环境资源、电网电磁环境污染、电磁污染总量控制、电磁污染排放权交易几个问题的经济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论证了总量控制与电磁污染排放权交易的关系,二者对用户经济收益以及用户电磁污染排放管理的影响。
年:2011
出版单位:电力科学与工程
1
按检索点细分(2)
作者(2)
按资源类型细分(2)
期刊论文(2)
按来源细分(2)
知网(2)
按年细分(2)
2016年(1)
201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