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机制的Push-over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强柱弱梁"作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实现梁铰机制的基本抗震手段和重要的结构措施已经存在多年,但是,"强梁弱柱"的柱铰机制在每次的地震中都大量存在。这种柱铰机制在汶川地震中尤其明显,该文考虑了现浇楼板对框架梁的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通过SAP2000对混凝土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可以知道现浇楼板对框架梁的承载力和刚度有增大作用,是导致强梁弱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设计中楼板的影响应更加重视。
引文
[1]李爱群,高振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汪运梅,陈道政.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0,24(1):74-76,109.
    [3]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5]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6]李英民,刘立平.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与思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7]高秀丽,叶献国.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损伤指数分析[J].工程与建设,2009,23(6):864-867.
    [8]叶列平,曲哲,马千里,等.从汶川地震框架结构震害谈“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J].建筑结构,2008,38(11):52-59,67.
    [9]苏幼坡,张玉敏,王绍杰,等.从汶川地震看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5):25-32.
    [10]朱炳寅.影响强柱弱梁的主要因素及设计对策[J].建筑结构-技术通讯,2008(7):31-32.
    [11]北京金土木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SAP2000中文版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2]高佐人,马千里.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柱梁强度比的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17):1-3.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