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源机制解在华南及邻区潜源区长轴方向判定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利用34°N以南,105°E以东大陆东南地区中强地震和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震源机制解与可能的中强震发震构造及潜源区方向的关系。华南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和主应力轴方位分布具有明显的优势方向,大部分M≥4.0地震震源机制解中一个节面走向与主要构造走向及大多数潜源区方向对应较好,多数小震的节面走向和主应力轴方位综合统计结果也能为潜源区方向的判定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对1996年南黄海MS6.1地震和1997年福建龙岩-永安MS5.2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地震的等震线长轴展布、余震分布等资料,探讨了这两个地区潜源区的划分。
Based on result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 southeastern areas of China (south of 34°N and east of 105°E),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seismotectonic potentials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direc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In particular, we studied the potential source zone division in two areas of south Yellow Sea M _S 6.1 earthquake in 1996 and Fujian M _S 5.2 earthquake in 1997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long |axis direction of isoseismic lines,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geologic structures, and seismic activity in those two areas.
引文
陈家庚、鄢家全、贾素娟,1998,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中国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75~184。
    丁学仁、黄向荣、林树等,1998,福建永安MS5.2级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和应急对策,华南地震,18(3),52~57。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1985,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532~542。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1995,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北京:地震出版社。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1999,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1900年,MS≥4.7),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环文林、汪素云、安昭仪,1994,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应力场特征,16(4),地震学报。
    黄卿团、雷土成、叶盛基,1995,福建连城5级地震与构造的关系分析,西北地震学报,17(4),17~22。
    火恩杰、刘昌森、章振铨等,2004,上海市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67~69。
    火恩杰、章振铨、刘昌森等,2003,长江口海域新生代地层与断裂活动性初探,中国地震,19(3),206~216。
    蒋维强,林纪曾、赵毅,1995,华南地区的小震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中国地震,8(1),36~42。
    李起彤,1997,南黄海6.1级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学刊,(2),18~22。
    林纪曾、梁国昭、赵毅等,1980,东南沿海地区的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地震学报,2(3),245~256。
    刘昌森、章振铨、黄佩,1997,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外6.1级地震影响场与震中区地震地质概述,上海地质,61期,10~17。
    刘红桂、王铮铮、杨彩霞等,1999,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华北地震科学,17(3),75~80。
    马杏垣,1989,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汪素云、高阿甲、许忠淮,1993,中国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特征,中国地震区划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0~26。
    汪素云、许忠淮,1985,中国东部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地震学报,7(1),17~31。
    汪素云、许忠淮、葛民,1987,黄海、东海及邻区的地震构造应力场,中国地震,3(3),18~25。
    谢富仁、陈群策、崔效锋等,2003,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3~12。
    许忠淮,2001,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地震学报,23(5),492~501。
    许忠淮、汪素云、黄雨蕊等,1989,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学报,32(6),636~647。
    鄢家全、时振梁、汪素云等,1979,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地震学报,1(1),9~24。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