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文献综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下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与汶川地震相关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震灾之后的报道有什么规律和特点?这些报道反映了人们哪些关注焦点?汶川大地震可能在哪些领域带来持久的人文或制度遗产?文章的目的是从这些媒体报道中总结人们从地震灾难中获得的启示,从而系统而全面地了解汶川大地震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from CNKI's Chinese Academic Periodical Internet Publishing Database and its Influential Chinese Newspaper Databas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verag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t answer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Did the reports following the disaster have any defining patterns or characteristics? What public concerns were reflected in the reports? Which spheres of society will feel the lasting effects of the earthquake? The goal of the essay is to discover what lessons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e earthquake disaster,and to understand systematically and holistic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arthquake for Chinese people.
引文
[2]杨学文:《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六大特点》,《长江论坛》2008年第3期。
    [3]王宏伟:《汶川地震应急管理的思考》,《中国减灾》2008年第6期。
    [1]张庆娜:《从5.12汶川大地震看政府信息公开》,《新闻知识》2008年第6期。
    [2]潘莹耀:《由汶川大地震看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传播》,《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第5期。
    [3]叶笃初:《生命第一与举国体制》,《理论导报》2008年第6期。
    [1]丁元竹:《从汶川地震看国家应急机制》,http://cpc.people.com/GB/66888/66889/7276107.html。
    [2]陆雅婷、黄沛:《互动.补充.整合———公共危机中政府与NGO联动的战略导向》,《企业研究》2008年第8期。
    [3]褚松燕、李长安、曾金胜:《新型风险共担机制优势凸显———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如何对接》,《人民论坛》2008年第11期。
    [1]于安:《建立应对极端危害性自然灾害的法制框架》,《中国政府采购》2008年第6期。
    [2]刘荣、陈华:《公共危机财政应急机制构建:以汶川地震为例》,《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第6期。
    [3]徐东、黄定政:《从抗震救灾看应急物流建设》,《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年第6期。
    [4]涂光晋、宫贺:《实践—观念—制度—规范———“非典”以来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研究》,《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1]宣勇:《对汶川地震重建规划的几点思考》,《中国减灾》2008年第7期。
    [2]尹强:《汶川特大地震的反思与重建规划的思考》,《城市规划》2008年第7期。
    [3]赵燕:《政府主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灾后经济重建思路》,《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6期。
    [4]彭真怀:《灾后重建的几点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7期。
    [5]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研究所专项课题组:《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启示》,《商界》(评论)2008年第7期。
    [6]王思斌:《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6期。
    [7]李菲:《灾民安置与社群重建———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安置点6月4日实地调查与思考》,《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转引自张宗军《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巨灾保险制度研究》,《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6期。
    [2]转引自张宗军《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巨灾保险制度研究》,《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6期。
    [1]郑伟:《中国地震保险的框架思考———兼论国际典型模式比较》,《资本市场》2008年第8期。
    [2]张宗军:《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巨灾保险制度研究》,《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6期。
    [3]转引自董婷婷、张玉华《从汶川大地震看企业社会责任的重构》,《经济导刊》2008年专刊期。
    [1]王元媛:《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分析》,《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第6期。
    [2]董婷婷、张玉华:《从汶川大地震看企业社会责任的重构》,《经济导刊》2008年专刊期。
    [3]朱颖:《从汶川地震看企业社会责任》,《现代商业》2008年第17期。
    [1]谭建光:《汶川大地震灾区志愿服务调查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7期。
    [2]沈杰:《志愿精神———社会动员与人本化行动的新能源》,《北京观察》2008年第7期。
    [3]叶边、罗洁、丁元竹、贾西津、李煜晖:《中国志愿者:进步与差距》,《世界知识》2008年第14期。
    [1]徐辉:《5.12汶川大地震NGO联合投入赈灾》,《学会》2008年第5期。
    [2]徐辉:《5.12汶川大地震NGO联合投入赈灾》,《学会》2008年第5期。
    [3]郭巍青:《NGO的三重功能———以地震救援经验为基础的分析》,《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7期。
    [4]张维炜:《民间组织,危难中挺身担当》,《中国人大》2008年第13期。
    [5]徐守振:《地震灾难触发中国NGO发展新命题》,《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30期。
    [1]童清艳:《“善与人同”:大众传媒对慈善事业的助推作用》,《新闻记者》2008年第7期。
    [2]王:《善款监管的国际借鉴》,《协商论坛》2008年第7期。
    [1]〔美〕保罗.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彭宗超,钟开斌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第97~101页。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