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川地震灾害与政府救灾政策探略——以1933年的叠溪地震为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而在历史上,四川就是一个地震频发且震灾烈度较大的地区。该文以1933年叠溪大地震为例,从灾害发生学的角度分析了叠溪地震可分为地震灾害和因地震造成山体崩塌而形成的堰塞湖溃决引发的洪水灾害两部分,详述了叠溪大地震给四川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性后果,特别是国民政府表现出来的反应迟缓,救灾措施不得力,不仅当时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内中蕴含的历史经验教训,亦多引人深思之处,留给我们今天抗震救灾宝贵的启迪。
引文
[1]关于这44次地震的相关情况,可参见周文林《汉代至民国成都、阿坝、绵阳、德阳地震灾害》,《四川档案》2008年第3期。
    [2]参见潘志远《叠溪古城遗址》,《四川文物》1987年第1期。
    [1]张雪岩:《叠溪大地震亲历记》,《四川文史资料》第27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3页。
    [2]参见《四川省志.地震志》编辑组编《四川省志.地震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3]张雪岩:《叠溪大地震亲历记》,《四川文史资料》第27辑,第192页。
    [4]《乐山县志》卷12,1934年版,第47页。
    [5]重庆《大声日报》1933年8月27日第6版。
    [1]贺国光:《川康边政资料辑要(茂县概况资料辑要)》,1940年,第73—74页。
    [2]常隆庆:《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地质评论》1938年第3期。
    [3]参见《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编辑组编《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01、326页。
    [4]例如,地震时未在叠溪城中的叠溪籍人中,有42人在叠溪城附近遇难或受伤,有82人因外出或其他原因而幸存了下来。参见常隆庆《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地质评论》1938年第3期,第261—263页。又如松潘县士绅赵一新,与其弟及小儿去灌县探亲回松途中,大地震时正在震中的沙湾做礼拜,结果与沙湾居民及商旅一千余人不幸遇难。参见李豫川《1933年叠溪大地震纪实》,《成都日报》2008年5月26日B4版。
    [5]《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编辑组:《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第1卷,第326页。
    [6]参见《四川月报》1933年9月第3卷第3期,第100—101页。《新新新闻》1933年9月25日第6版。《松潘县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907页。
    [7]贺国光:《川康边政资料辑要(茂县概况资料辑要)》,1940年,第74页。
    [8]常隆庆:《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地质评论》1938年第3期,第287页。
    [9]参见茂汶羌族自治县志编辑委员会编《茂汶羌族自治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页。
    10温江县志编纂委员会:《温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9页。
    [1]双流县政府:《民国二十二年双流县灾害损失地调查报告》,第13—16页。双流县档案馆藏档案,案卷号:7294。另有研究者认为,在这次洪灾中,“仅茂汶一县,死亡人数就达2500余人,加上汶川、灌县及温江、成都、新都、双流、崇州、新津等地死亡人数,总共8000余人”。(参见李豫川《1933年叠溪大地震纪实》,《成都日报》2008年5月26日B4版)可为一说。
    [2]《新新新闻》1933年9月16日第6版。
    [3]如据1933年9月15日的《成都国民日报》报道:“某药材尚好,在松潘设有庄口,做接运货夫头从绵竹派来急电,承运由松潘寄灌之贝母六挑,羔皮六挑,杂货两挑,行至安(县)绵(阳)交界处被土匪拦路抢劫,杀伤脚夫三人,一伤甚重”。
    [4]《新新新闻》1934年11月1日第6版。
    [5]《新新新闻》1934年11月1日第6版。
    [6]《川报》1933年9月30日第6版
    [7]参见李豫川《1933年叠溪大地震纪实》,《成都日报》2008年5月26日B4版。
    [8]《新新新闻》1934年11月1日第6版。
    [9]张雪岩:《叠溪大地震亲历记》,《四川文史资料》第27辑,第192页。
    [1]《大公报》1933年9月17日第3版。
    [2]参见高松《震灾与秩序重建:1933年叠溪大地震探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年硕士毕业学位论文(未刊稿),第31页。
    [3]《中研院考察松茂地震》,《国立四川大学周刊》第2卷第5期,1933年12月18日。另外,关于川大与中央研究院往还文电的详细内容,可参见高松《震灾与秩序重建:1933年叠溪大地震探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年硕士毕业学位论文(未刊稿),第47—48页。
    [4]张雪岩:《叠溪大地震亲历记》,《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7辑,第196页。
    [5]《新新新闻》1933年10月25日特刊。
    [6]参见高松《震灾与秩序重建:1933年叠溪大地震探悉》,第31、35—36页。
    [7]《成都国民日报》1933年10月2日第4版。
    [8]《松理茂懋汶旅省同乡会代募震灾赈捐致谢启示》,《新新新闻》1934年6月12日第7版。
    [9]《新新新闻》1934年4月7日第9版。
    [1]关于中国古代灾害以及救灾体制建设、运行状况的论著甚多,可参阅邵永忠《二十世纪以来荒政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3期。
    [2]《成都国民日报》1933年12月7日第6版。
    [3]《新新新闻》1934年1月14日第10版。
    [4]张雪岩:《叠溪大地震亲历记》,《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7辑,第196页。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