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利用“八五”和“九五”期间取得的新资料、新成果 ,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地震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性 ,划分了地震区带及潜在震源区 ,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衰减关系 ,用多参数、多方案方法编制了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This paper receives a lot of benefits from the new data and achievement within the 8th and 9th Five-year Plan. It fully studies the seismic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seismicity of southwest China, then divides out seismic zones and potential source areas, determines the seismicity parameters and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of earthquake motion. With multi-parameters and multi-cases, the earthquake motion zoning maps in Panxi area are compiled.
引文
雷建成,回归方法对确定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影响,《中国地震区划论文集》,待发表
    陈达生,1996,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确定与应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概论》,137~144,国家地震局,北京:地震出版社。
    成尔林,1981,四川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运动特征,地震学报,3(3),231~241
    丁国瑜、田勤俭、孔凡臣、谢雷峰、张全人、王立平,1993,活断层分段———原则、方法与应用,北京:地震出版社
    高孟潭,1988,关于地震年平均发生率问题的讨论,国际地震动态,1期,1~5
    国家地震局,199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0000),北京:地震出版社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北京:地震出版社
    虢顺民、计凤桔、严雷华、李新元、张双林、董兴权、张晚霞,1993,红河断裂带者龙—东峨段细结构特征,活动断裂研究(3),北京:地震出版社
    胡聿贤、霍俊荣,1988,具有随机误差的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8(4),1~12。
    胡聿贤,1999,衰减关系,《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教程》,胡聿贤,282~320,北京:地震出版社。
    霍俊荣、胡聿贤,1992,关于通过烈度资料估计地震动的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2(3),1~15。
    雷建成、张耀国、唐荣昌、钱洪,1997,地震空间分布函数的确定方法研究,中国地震,13(1),65~73
    李天、杜其芳、游泽李等,1997,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及强震危险性评估,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
    唐荣昌、黄祖智、张耀国等,1992,石棉-西昌地区地震区划研究,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王富葆,1981,青藏高原第四纪构造运动性质与分期问题,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
    汪素云、俞言祥、高阿甲、阎秀杰,2000,中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中国地震,16(2),99~106。
    王新民、张成贵、裴锡瑜等,1998,安宁河活动断裂带的新活动性,四川地震,4期,13~33。
    殷秀华,1980,中国大陆区域重力场的基本特征,地震地质,2(4),69~75
    张诚、曹新玲、修济刚、姚振新,1990,中国地震源机制,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9,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年~1990年,Ms≥47),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Chandra,U ,1979,AttenuationofIntensitiesintheUnitedStates,Bull.Seis.Soc.Amer.,69(6),2003~2024。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