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重建中潜在的高碳化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关系西部开发和国计民生的大计,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重建工程。目前的重建模式具有高碳特征,不利于灾区科学发展,亟须重新审视。根据高碳化特征,针对目前灾区重建高碳化现状,研究其潜在高碳化趋势,从生产、消费和流通领域分析高碳化重建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能源及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体系创新为主要手段,构建起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应保障体系,探索出高效的低碳化重建模式。实施低碳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在灾区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构筑低碳均衡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此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的样板工程,实现"低碳特区"建设模式在全国的推广以及我国整体低碳经济模式的成功转型。
引文
[1]徐玖平,李斌.发展循环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1-8.
    [2]李晓燕.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研究[J].农村经济,2009,(3):58-61.
    [3]黄勤,刘波.四川产业结构变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6):183-18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