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过江隧道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响应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以南京过江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大断面双层过江盾构隧道与竖井连接处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抗震措施。地震动力响应分析采用三维动力有限差分方法,对其模型输入不同方向的南京波与修正后的汶川波,得出了过江隧道结构在三维围岩环境下的动力响应、应力、变形特征等。研究表明最大压应力一般集中在拱腰处,在仰拱部位和盾构与竖井连接处会出现受拉区,最大位移一般出现在拱顶和盾构与竖井连接处;输入修正后的汶川波比南京波所引起的位移和应力都要大得多。最后提出了能进一步增强隧道抗震性能的建议。
引文
[1]林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上)[J].世界地震工程,1990,(2):1-10.
    [2]林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下)[J].世界地震工程,1990,(3):1-10.
    [3]王会波,赵立敏,耿运生.地下涵管结构抗震分析概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3):85-88.
    [4]陈育民,徐鼎平.FLAC/FLAC3D基础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徐建平,肖宏彬,周建.越江隧道抗震稳定性计算[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21(2):21-25.
    [6]赵伯明,蒋英礼,陈靖.软土地铁车站结构在三维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9,30(3):45-50.
    [7]耿萍,何川,晏启祥.水下盾构隧道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的适应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S2):3625-3630.
    [8]晏启祥,马婷婷,何川,耿萍.盾构隧道抗震分析近似解析解及其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45(3):341-345.
    [9]单小麟,孙凡.地下隧洞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2):146-14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