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参数选取的法律要求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依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法律,对"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根据法律要求,当"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的地震动参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动参数不一致时,应该采用两组地震动参数分别进行计算,并按两组地震作用效应的较大值(包络值)进行抗震设计。
In light of relevant laws on seismic design,we carried out a discussion on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selection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It was concluded that,on the provisions of laws,if th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drawn from "report of evaluation of seismic safet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stipulated in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the two groups of parameters should b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maximum value(envelope value) of seismic effect should be adopted in seismic design.
引文
[1]邬福肇,曹康泰,陈章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统一培训教材[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修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7]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EB/OL].(2000-12-13)[2011-10-02].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gz/200611/t20061101 158981.htm.
    [9]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0]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7742-2008中国地震烈度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