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喇家遗址废弃原因再探讨——与《古代中国的环境研究》一文作者商榷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引文
[1]国道、晓燕、林海等:《青海喇家村齐家文化遗址最新揭示史前灾难现场慑人心魄黄河慈母佑子情动天地》,《中国文物报》2000年7月5日第一版;叶茂林、王国道、蔡林海等:《民和喇家遗址发现地震和洪灾新证据》,《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15日第一版;叶茂林,蔡林海,张小虎等:《青海喇家遗址又发现史前地震证据》,《中国文物报》2003年3月14日第一版;叶茂林,任晓燕,蔡林海等:《青海喇家遗址继续发现史前灾难遗迹》,《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30日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12期。
    [2]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科学通报》,第48卷第11期,2003年6月;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2月,第20卷第2期。
    [3][6][7][10]14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科学通报》,第48卷第11期,2003年6月。
    [4]12佟派、王睦:《古代中国的环境研究——关于解释和年代对应方面的问题》,见:山东大学东方考古中心编:《东方考古(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5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12期;王明辉:《青海民和喇家遗址人骨及相关问题》,《考古》2002年12期。
    [8]国家文物局主编:《青海民和喇家村齐家文化遗址》,《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00)》,文物出版社,2001年。
    [9]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4~37页。
    1115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黄河上游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沉积特征》,《第四纪研究》,第25卷第1期,第80~85页。
    13有关泥石流的情况可参见:a.崔之久等:《泥石流沉积与环境》,海洋出版社,1996年,第1~192页;b.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4~37页;c.杜榕桓:《中国泥石流》,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301~312页;d.任明达、王乃梁编:《现代沉积环境概论》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89~95页。
    16胡明思、骆承政主编,《中国历史大洪水》(上卷),中国书店,1992年,第307~314页。
    17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科学通报》,第48卷第11期,2003年6月;叶茂林、王国道、蔡林海,等:《民和喇家遗址发现地震和洪灾新证据》,《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15日第一版;叶茂林、任晓燕、蔡林海等:《青海喇家遗址继续发现史前灾难遗迹》,《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30日第一版。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