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沟泥石流成因机制研究及治理设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后,随着降雨的发生,地震重灾区的中高山区较普遍地多次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对一些地震灾民安置点板房区造成了危害,暴发点多,规模大小不一。泥石流的强烈活动时间,可能持续10~30a,甚至更长。在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区域开展的各种工程建设,一定要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泥石流对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以青川县黄家沟泥石流为例,介绍了泥石流产生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引文
[1]DZ/T0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
    [2]宣世进,沈万里.青川县房石镇新桥村黄家沟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R].杭州:浙江地勘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
    [3]王小群,沈军辉,王兰生.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和平沟泥石流特征研究与治理设计[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S1):395-401.
    [4]沈军辉,王兰生,赵其华,等.四川省西昌大桥沟泥石流及其工程危害性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1(S1):50-54.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