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安帝朝自然灾害与政府赈灾年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自然灾害状况是我们研究灾害救助的基础和依据,但现有关于安帝朝自然灾害的统计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本文力求更客观地反映安帝朝的自然灾害及其赈灾措施。
The conditions of natural disasters are the bases and grounds for us to study relief in a disaster.However,the statistics concerning disasters in times of Emperor Andi are missing to a varying degree.A comparatively objective reflection is to be made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 in times of Emperor Andi and corresponding relief measures.
引文
①据《后汉书》卷5《安帝纪》,延平元年八月,殇帝崩。安帝即皇帝位,年十三。九月庚子,谒高庙。辛丑,谒光武庙。六州大水。故延平元年九月之后的自然灾害应系于安帝名下。同理,安帝延光四年三月崩,顺帝即位未改元,发生在这一年十一月的地震和十二月的京师疫灾,均应归于顺帝之时。
    ③为使表格简洁,以“h”代指《后汉书》,“h”后面的数字指卷数。
    ①《资治通鉴》卷49系此事于永初元年五月甲戌(6月11日),“阴寒不暖”的天气从三月(三月初一为公历4月11日)延续至五月甲戌,达两个月之久。
    ②范书未记月份,袁宏《后汉纪》记作“十二月”。
    ③《后汉书》卷《5安帝纪》:“五月,旱。丙寅,皇太后幸洛阳寺及若卢狱,录囚徒,赐河南尹、廷尉卿及官属以下各有差,即日降雨。”卷8《1周畅传》“:夏旱,久祷无应(,周)畅因收葬洛城傍客死骸骨凡万余人。”袁宏《后汉纪》记作“春,京师旱”。明确地记载了此次旱灾发生的地点在洛阳。但所记旱灾发生的时间与范书不同,似应以范书为是。
    ④袁宏《后汉孝安皇帝纪上卷第十六》,作“是岁郡国十地震。”
    ②据《后汉书》卷5《安帝纪》,四月入夏,八月已是秋季。在无法证明《五行志》所记有误的情况下,作为两次蝗灾处理为妥。
    ③《后汉书》卷105《五行志三》作“郡国二十蝗”。
    ④袁宏《后汉孝安皇帝纪上卷第十六》作“郡国十一地震”。
    ①袁宏《后汉孝安皇帝纪上卷第十六》作“京都、郡国三十二地震。”
    ②续汉五行志和袁宏《后汉纪》均作“九月己丑”,范书安帝纪作“冬十一月己丑”。
    ③续汉五行志作“延光元年四月,郡国二十雨雹”。
    ①按:《后汉书.安帝纪》作“京师及郡国三地震”。《五行志》作“京都、郡国三十二地震”。袁宏《后汉纪》作京都、郡国三十七地震。中华书局校点本《后汉书.安帝纪》校勘记曰“:沈家本谓《续志》作‘三十二地震’,疑此夺‘十二’两字。”
    ②袁宏《后汉纪》作京师、郡国二十二地震。
    [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秦汉时期上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41.
    [2]黄今言,温乐平.汉代自然灾害与政府的赈灾行迹年表[J].农业考古,200(03):242-252.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