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论述变形监测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变形监测的内涵变迁;详细论述并讨论监测系统的设计理论、监测技术和监测数据处理理论的发展进展;总结变形监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引文
[1]张正禄,等.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岳建平,田林亚.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苏怀智,吴中如.大坝工程安全监测仪器优化设计[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5,(3).
    [4]赵志仁.大坝安全监测设计[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5]王立军,周江余.CZY无浮托引张线系统在水电站观测上的应用[J].华中电力,2004,(5).
    [6]高改萍,等.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J].人民长江,2005,(3).
    [7]张加颖,等.基于TCA2003全站仪的变形监测系统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5,(4).
    [8]何秀凤,等.GPS一机多天线变形监测系统[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2,(3).
    [9]吕刚.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及自动化监测仪器、系统的发展[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1,(3).
    [10]李宏男,李东升,赵柏东.光纤健康监测方法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02,(12).
    [11]黄其欢,何秀凤.D-InSAR技术及其在监测地表形变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05,(3).
    [12]张拴宏,纪占胜.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地面形变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3).
    [13]季灵运,李冲.GPS-InSAR合成方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展望[J].全球定位系统,2006,(3).
    [14]张正禄.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与预报的发展综述[J].大坝与安全,2002,(5).
    [15]陈永奇,等.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16]黄声享,尹晖,蒋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7]魏德荣.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制定[J].大坝与安全,2003,(6).
    [18]吴中如,顾冲时.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