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楼抗震概念设计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通过中小学教学楼实际震害分析,表明教学楼概念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并从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多道抗震设防、延性、整体性及填充墙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类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经验性建议,使教学楼建筑结构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引文
[1]郭樟根,孙伟民,倪天宇等.汶川地震中小学校建筑震害调查及抗震性能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49-54.
    [2]史庆轩,杨坤,王秋维等.汶川大地震村镇中小学建筑的震害调查和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5):601-607.
    [3]叶列平,李易,潘鹏.漩口中学建筑震害调查分析[J].建筑结构,2009,39(11):54-57.
    [4]徐有邻.汶川震害的教训-教学楼倒塌的反思[J].建筑结构,2009,39(11):50-5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白凤.论我国中小学教学楼防倒塌的抗震概念设计[J].工业建筑,2009,39(1):42-46.
    [7]杨镇峰.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36(24):76.
    [8]刘鹏,高剑平,许开成.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4,30(22):32-33.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