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软件在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论述了ANSYS软件的特色,概括了其在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并依此对ANSYS软件与中国规范的结合、与国内外相关软件的连接和在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引文
[1]丘海燕,等。工程结构CAD软件产业化发展趋势[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5):5-9。
    [2]陈精英。ANSYS实用指南[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2[S]。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门楷,等。高层钢筋高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4):25-28。
    [5]刘伯权。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实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1):45-50。
    [6]王国俭。ANSYS软件在21世纪中心大厦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1999(12):31-34。
    [7]李珠,等。中国国家大剧院结构静力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3,29(2):1-2。
    [8]任俊超。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钢屋盖的动力特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4,20(1):70-74。
    [9]侯攀,等。用ANSYS对水电站厂房坝段进行抗震分析[J]。西北水力发电,2005.21(1):44-47。
    [10]任国亮,等。厂房框架模型空间作用实验研究与ANSYS建模分析[J]。四川建轴科学研究,2004.30(1):29-31。
    [11]张哲,等。大召营高型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4,20(3):141-145。
    [12]阴毅。潮汕星河大厦结构消能减震有限元时层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3):35-40。
    [13]苏玉章。双塔双索面予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5,32(6):5-8。
    [14]门楷,等。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评价。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论坛论文集[C],南京:2005,299-306。
    [15]王一功,等。针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ANSYS二次开发[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2):42-45。
    [16]李培林,等。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高层建筑抗震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3):130-138。
    [17]王满生,等。桩-土动力分析中接触模型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6):617 ̄620。
    [18]李向辉。浅谈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ANSYS软件在其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4,7(5):55-57。
    [19]陈萌。横向旋涡脱落的共振分析及在工程上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04,20(3):95-99。
    [20]李刚。基于ANSYS软件的大型复杂结构可靠度分析[J]。建筑结构,2002,32(5):58-6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