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结构控制下的边坡稳定性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结合某水库边坡工程,根据坝址区主要Ⅱ级结构面的发育特征,通过地质分析表明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两个结构面是断层F11和断层带F6,7,8。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建立了坝肩边坡稳定性的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模型,对影响该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断层F11与F6,7,8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F11的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断层带F6,7,8的内摩擦角;而断层F11的黏聚力和断层带F6,7,8的黏聚力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
引文
[1]罗红明,唐辉明,胡斌.考虑地震力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增1):3590-3595.
    [2]张万涛,余宏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库岸滑坡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5):13-16.
    [3]王益萍,周荣超.基于正交试验的边坡稳定性参数敏感性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67-69.
    [4]王恺忱,朱起茂,张止端.黄河流平衡纵剖面问题的探讨[C]//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620-627.
    [5]贾绍凤,陆中臣.沿程淤积与溯源淤积的概念与数学模型[J].地理学报,1992(2):157-164.
    [6]李毓瑞,古迅,宋玉环.谷德振文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262-263.
    [7]王四巍,刘海宁,刘汉东.黄河下游堤防边坡多因素敏感性分析[J].人民黄河,2009(7):18-2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