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包西铁路东山二号隧道塌方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详细研究了发生在新建包头至西安铁路工程东山2#隧道的塌方事故,重点对发生塌方地段的岩石组合、地质构造、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了详细勘察,探讨了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发生塌方的原因,分析了控制此次塌方的工程地质因素,建立了东山2#隧道塌方事故的工程地质模式,指出特殊的岩性组合(粉砂岩、页岩互层)、隐伏地质构造(稳定而密集的构造节理带)、异常降水(加剧了结构面强度的降低)以及不利的隧道围岩结构面是造成本次塌方的主要原因。
引文
[1]肖书安,吴世林.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地质超前探测技术[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1(2):159-165.
    [2]李忠.TSP-202探测系统在新倮纳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2,38(1):86-89.
    [3]杜立志.隧道施工地质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4]钟宏伟,赵凌.我国隧道工程超前预报技术现状分析[J].人民长江,2004,35(9):15-17.
    [5]王开.隧道岩溶断层突水涌泥综合整治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1994,6(4):17-1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