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地区沙一段储集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分析等,在红星地区开展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在已有的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坝、分流间湾和滨浅湖等多种沉积微相类型,并总结了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沙一段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规律。结合四级湖平面变化、同沉积断裂、火山活动、沉积相分布等分析了沙一段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引文
[1]蔡希源,李思田,等.陆相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邓宏文.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16(2):89-97.
    [3]纪友亮,张世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4]林畅松,张燕梅,刘景彦,等.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与储层预测[J].地学前缘,2000,7(3).
    [5]于炳松,陈建强,林畅松.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地层及其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的对比[J].中国科学(D辑)2001,31(1):17-26.
    [6]方晓思,司蒂曼斯P H,斯蒂尔M.湘中泥盆—石炭系界线划分的进展[J].科学通报,1993,38(8):732-736.
    [7]王成源.泥盆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GSSP)[J].地层学杂志,1994,18(1):69-77.
    [8]王训练.综合地层学——高分辨、高精度地划分对比的有效途径[C]//石伟.全国博士后科技成果展示及人才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 190-1 196.
    [9]王训练.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科学,(D辑)1999,29(1):22-30.
    [10]王训练,李世隆,王约.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J].地球学报,1997,18(1):99-105.
    [11]王训练,林善园.上扬子地台南缘不同沉积相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沉积层序之对比[J].沉积学报,1999,17(3):331-338.
    [12]王训练,苏文博.选择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J].科学通报,1999,44(18):2 008-2 01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