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所揭示的隐蔽油气藏类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针对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从成因角度出发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和富集。通过勘探实践与总结,形成了一套以采集、处理相结合,以储层预测为核心的隐蔽圈闭地震识别技术,有效指导了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引文
[1]郝芳,邹华耀,方勇.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J].地学前缘,2005,12(4):481~488.
    [2]王敏,秦伟军,赵追等.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2):l69~172.
    [3]张永华,田小敏,罗家群.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分布特征与勘探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3):28~30.
    [4]孙耀华,张永华,罗涛.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实践探索[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3):43~44.
    [5]张明安,鲜本忠.层序地层学在泌阳凹陷隐蔽油藏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4):395~398.
    [6]温志新,王红漫,陈春强等.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2):117~122.
    [7]陈萍.泌阳凹陷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2):198~200.
    [8]杨道庆,陆建林.泌阳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形成机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4):416~419.
    [9]闫福旺.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断裂与局部构造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2):171~173.
    [10]邱荣华,林社卿,涂阳发.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2):158~161.
    [11]林社卿,杨道庆,夏东领等.泌阳凹陷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特征及意义[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4):16~21.
    [12]王德志,贾烈明,刘学伟等.正演模拟技术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三维地震采集中的应用[J].河南石油,2003,17(5):18~2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