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作业疗法在地震康复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催生了巨大的康复需求,同时康复医疗的重要性突显。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因疾病、外伤等原因引起偏瘫截瘫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很多都难以走出疾病的阴影,几乎都在家人或是社会的庇护下郁郁生活,能正确面对生老病死,能走出来享受人生的寥寥无几。这次特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很多肢体伤残的伤员,他们不但肢体功能障碍,更有失去家园、亲人之痛苦,能都走出来的伤员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身残志坚是否只是少数伤残人士的专利?如何减少地震伤员的残疾率,如何树立伤员的信心,如何真正让伤员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成为非常紧迫的医疗任务。让多数伤残人士身残志坚,要帮助他们真正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康复医疗中作业疗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业治疗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思维的。作业疗法作为现代康复治疗五大技术之一,是临床康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国外已发展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康复发展很晚,最多不过二、三十年,作业治疗更是鲜为人知。然而5.12汶川大地震后,医院现有的康复治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如此众多伤员的需要,作业疗法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旨在把5.12汶川大地震后作业疗法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对作业疗法的一些思考。
引文
[1]王丽春.谈作业治疗实施中的一点体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5(15):301-302.
    [2]陈平.浅论作业治疗的定义[C].2008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年会,2008:153-154.
    [3]何成奇,杨霖.地震康复,华西康复的心血礼赞[J].华西医学,2009,24(3):521-522.
    [4]苏俊.地震“震”出康复医疗市场新高度[N].四川经济日报,2008.7.22(3).
    [5]励建安.汶川地震为康复医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83-584.
    [6]李冀湘.作业治疗师的教育[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1,6(5):225-228.
    [7]皮绍文.作业治疗-康复治疗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
    [8]INGA-BRITT BRANHOLM.On Life Satisfaction,OccupationalRoles and Activity Preferences[J].Umea Sweden.1992.
    [9]王丽春,王莉玲,闫彦宁.作业治疗的发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57-58.
    [10]窦祖林.作业治疗学[M].北京:人民北生出版社,2008:7-8.
    [11]祝捷,邱卓英,陈迪,等.ICF的核心概念及其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C].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706-712.
    [12]励建安.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2-33.
    [13]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6-18.
    [14]南登昆,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北生出版社,2008:35-42.
    [15]沈光宇,胡玉明.作业治疗师教育概况与改革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11-22.
    [16]卓大宏.中国内地作业治疗发展的机遇[C].香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会议,2005.
    [17]卓大宏.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06-41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