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天文观测与奏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唐代帝王政治中,太史局(司天台)作为官方的天文机构,置有太史令(司天监)、灵台郎、监候和五官正等天文官员,时刻进行"星辰之变"和"风云气色"的观测,并定期将天象预示的灾祸和徵祥加以"密封",如实奏报,进而成为帝王处理政务的重要依据,由此也形成了一种对皇权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引文
[1]《唐六典》卷10《太史令》。
    [2]《唐六典》卷10《灵台郎》。
    [1]《唐六典》卷10“天文观生”注。
    [2]《新唐书》卷47《百官志》。
    [3]《新唐书》卷32《天文志》。
    [4]《旧唐书》卷36《天文志》。
    [5]《全唐文》卷289张九龄《贺太阳不亏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297页,
    [6]如开元十七年(729)十月戊午朔,日食“不尽如钩”;天宝十三载(754)六月乙丑朔,日食亏缺为“几既”;上元二年(761)七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既,大星皆见”。这三次日食,陈遵妫认为是日全食,因而纳入《中国日全食表》的统计中。参见《新唐书》卷32《天文志》;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3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10页。
    [7]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4卷《天学》第2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年,第599页。
    [1]《旧唐书》卷36《天文志》。
    [2]《全唐文》卷416常衮《贺岁除日太阳不亏状》。
    [3]《全唐文》卷930杜光庭《贺太阳合亏不亏表》。
    [4]《册府元龟》卷24《帝王部.符瑞三》。
    [5]《册府元龟》卷25《帝王部.符瑞四》。
    [6]《册府元龟》卷25《帝王部.符瑞四》。
    [7]《全唐文》卷239武三思《贺老人星见表》。
    [8]《全唐文》卷539令狐楚《贺老人星见表》。
    [9]《全唐文》卷772李商隐《为荥阳公贺老人星见表》。
    10《册府元龟》卷24《帝王部.符瑞三》。
    11《册府元龟》卷24《帝王部.符瑞三》。
    12《册府元龟》卷25《帝王部.符瑞四》。
    13《旧唐书》卷20《哀帝纪》。
    [1]唐锡仁、杨文衡:《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02页。
    [2]黄子发撰、方回序:《相雨书》,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页。
    [3]《唐会要》卷63《诸司应送史馆事例》。
    [4]《唐会要》卷42《地震》。
    [5]《旧五代史》卷43《明宗纪》。
    [6]《唐六典》卷4《礼部郎中员外郎》;《唐会要》卷63《诸司应送史馆事例》。
    [7]《唐六典》卷四《礼部郎中员外郎》云:“大瑞谓景星、庆云、黄星真人……江河水五色、海水不扬波之类,皆为大瑞。”
    [8]《册府元龟》卷24《帝王部.符瑞三》。
    [9]《册府元龟》卷24《帝王部.符瑞三》。
    10《旧唐书》卷9《懿宗纪》。
    11《新唐书》卷32《天文志》。
    [1]《旧唐书》卷36《天文志》。
    [2]《旧唐书》卷36《天文志》。
    [3]《全唐文》卷52德宗《访习天文历算诏》。
    [4]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759页。
    [1]《新唐书》卷47《百官志》。
    [2]《资治通鉴》卷191“高祖武德九年六月”条。
    [3]《资治通鉴》卷250“懿宗咸通五年三月”条。
    [4]《册府元龟》卷24《帝王部.符瑞三》。
    [5]刘餗:《隋唐嘉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7页。
    [6]《唐会要》卷42《日食》。
    [7]《旧唐书》卷36《天文志》。
    [8]《唐会要》卷42《日食》。
    [9]《晋书》卷19《礼志》。
    10《旧唐书》卷191《薛颐传》。
    [1]《唐大诏令集》卷66《停封禅诏》。
    [2]《新唐书》卷204《薛颐传》。
    [3]《新唐书》卷27《历志》。
    [4]《全唐文》卷666白居易《贺云生不见日蚀表》。
    [5]熊存瑞:《唐代的占星术》(Astrological Divination in Tang Times),唐代的新概观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普林斯顿,2002年4月18-20日,第40页。
    [6]赵贞:《唐代星变的占卜意义对宰臣政治生涯的影响》,《史学月刊》2004年第2期。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