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对映秀湾水电站的破坏——震后映秀湾水电站恢复生产施工总结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5.12"地震发生后,映秀湾水电站道路、通讯一度中断,首部枢纽、引水隧洞、厂房(生活区)、尾水渠均遭受严重损坏。我部自2008年7月1日进场后,首先承担了映秀湾水电站首部枢纽、引水隧洞、厂房、尾水等4个重点部位、共12个大项、80个小项的恢复重建工作。映秀湾水电站原计划于2009年3月完成首台机组发电目标,但在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工程、武警部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项目部积极组织人员、设备投入到恢复生产工作中,围绕"12月31日首台机组发电目标"展开了5个月的攻坚战。对映秀湾水电站恢复生产工程中重点部位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总结。
引文
[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S].
    [2]黄治强.混凝土断裂的理论与试验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8.
    [3]徐玉杰.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4]张正宇.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爆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5]邹丽春,王国进,汤献良.复杂高边坡整治理论与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6]陈祖煜.土质边坡稳定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7]董邑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8]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知识必读本[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9]李迪,马水山.工程岩体变形与安全监测[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6.
    [10]熊进.长江三峡工程灌浆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11]祁生文.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李建林,王乐华,刘杰,郭永成.岩石边坡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3]李传才.水工混凝土结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4]诺瓦克(英),(Novak.P.)A.I.B.Moffat(英),C.Nalluri.水工建筑物(第三版)[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15]马国彦.岩体灌浆排水锚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6]张雄.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