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技术在大坝抗震研究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水工建筑物的场址和结构都十分复杂,涉及到坝址河谷地震动输入及坝体、库水、地基综合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和不同介质动态耦合等前沿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有赖于多学科的配合.特别是地球物理学在水坝抗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表现在为大坝抗震设计提供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大坝的模型和原型抗震试验、大坝的强震安全监测、水库诱发地震等方面.
The complexity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near hydraulic structure site brings a series of new and forward research work,which are relate to the problems of earthquake input mechanism,foundation-dam-water interaction,multi-material etc.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 is needed to study above problems.Geophysic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am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uch as seismic design of dams,modal test and prototype test of dams,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of dams, 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 etc.
引文
[1][日]岡本舜三(著),孙伟东(译).抗震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
    [2]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说明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3][美]I B希德,I M伊德里斯(著),张在明,沈小克(译).地震中德地面运动荷土的液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4]高孟潭.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J].地震学报,2003,25(6):630~636.
    [5]SL-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管理处编.大型高性能三向振动台[A].见:《1984-1988中国水利发电年鉴》[C].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677~678.
    [7]祁建华,等.二滩拱坝抗震性能的动力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1.
    [8]陈厚群,胡晓,等.三峡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震试验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4.
    [9]陈厚群,候顺载,等.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孔板泄洪洞进水塔抗震动力试验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2.
    [10]陈厚群,王海波,李德玉,等.小湾拱坝超设计概率水平地震作用及极限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4.
    [11]陈厚群,王海波,李德玉,等.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双曲拱坝动力分析和动力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1.
    [12]陈厚群,吕玲玲,等.秦山核电厂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抗震试验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1990.
    [13][美]R.W.克劳夫,[中]张光斗,陈厚群,等.响洪甸拱坝动力响应特性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80.
    [14][美]R.W.克劳夫,[中]张光斗,陈厚群,等.泉水拱坝动力响应特性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80.
    [15]陈厚群,候顺载,苏克忠,等.东江拱坝坝体库水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现场试验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3.
    [16]陈厚群,候顺载,等.龙羊峡拱坝抗震安全运行评价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
    [17]苏克忠,张力飞,等.大坝强震安全监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18]陈厚群,苏克忠,等.中国水工结构重要强震数据及分析[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19]汪雍熙,等.四川雅砻江二滩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综合预测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4.
    [20]琴朝智,陆其鹄.我国测震技术与地震台网的发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4,31(supp.I):277~283.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