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兴场三分量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三分三维量勘探综合了宽方位纵波勘探和转换波勘探二者的优势,对于解决川西深层致密裂缝性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新场三维三分量勘探取得初步效果的基础上,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2008年在合兴场-高庙子地区部署了"合兴场-高庙子地区三分量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三分量三维地震采集设计首先根据储层埋藏深、岩性致密的特点,结合地质任务要求,然后通过观测系统参数分析论证,确定同时适合纵波勘探和转换波勘探的面元尺寸、最大和最小炮检距、接收线距、束间滚动距等;通过针对目的层深度和纵横波速度比的观测系统模板分析,确定观测系统的类型。基于上述分析设计了3种观测系统方案,通过对3种方案观测系统的玫瑰图、CM P面元和CCP面元属性、最大炮检距分布等的分析,确定了适合新场地区的宽方位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并利用正演模拟对其进行了验证。将该观测系统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采集,获得的三分量资料波组特征清楚,同相轴连续性好,反射信息丰富;PP波剖面和PS波剖面,反射层次清楚,目的层反射特征明显,构造形态一致性好。
引文
[1]唐建明,马昭军.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以新场气田三维三分量勘探为例[J].石油物探,2007,46(3):310~318.
    [2]甘其刚,高志平.宽方位AVA裂缝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5(5):42~44.
    [3]Cafarelli B,Madtson E,Krail P,et.al.3-Dgas cloud imaging of the Donald Field withconverted wave[J].Expanded Abstracts of70th Annual Internate,2000,1158~1161.
    [4]康家光,钱光萍,杨继友.四川新场三分量地震勘探试验研究[J].石油物探,2005,44(4):399~403.
    [5]贾志新,何樵登,王红燕等.松辽盆地北部汪家屯气田三分量地震采集方法及效果[J].石油物探,2002,41(2):158~160.
    [6]徐仲达,孙波,唐宗璜.P-SV转换波反射系数与野外采集观测系统设计[J].石油物探,1996,35(1):1~11.
    [7]芦俊,王贝斌,孟召平等.优化P-P、P-SV波联合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4):716~723.
    [8]霍全明,程增庆,彭苏萍等.一种经济高效的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1):501~504.
    [9]Cordsen A.Narrow-versus wide-azimuthland 3D seismic surveys[J].The LeadingEdge,2002,21(8):764~770.
    [10]李庆珍,程曾庆,彭苏萍等.地震勘探三维观测系统设计[J].中国煤田地质,1998,10(2):54~63.
    [11]刘洋,魏修成,王长春等.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6):549~555.
    [12]张永刚,王贝斌,,王妙月.目前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地球物理学报,2004,47(1):151~155.
    [13]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16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