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凝土施工缝的思考与建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以免出现减弱结构受力性能及变形特征的施工缝。本文对惯用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八字施工缝位置的留置原则提出商榷意见,并提出"便于施工"且"受力较小"的留缝原则。指出施工缝界面的技术处理方法和处理质量是保证施工缝能够安全可靠的关键及决定因素,并提出水平构件的施工缝不应一律做成竖直缝。
引文
[1]魏春明,赵星海.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研究[J].混凝土,2008(7):120-123
    [2]徐浩.几种常见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方法的探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5(8):54-56
    [3]管大庆,石韫珠.界面处理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3-24
    [4]高剑平,潘景龙.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成为受力薄弱环节原因初探[J].混凝土,2000(6):44-46
    [5]肖芳.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施工缝留置位置的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08(8)
    [6]沈蒲生,王济川.施工缝预留方法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1990(11):25-28
    [7]何子建.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方法[J].建筑技术,1990(4):26-27
    [8]李学斌.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和技术要求[J].建筑技术,1990(11):30-31
    [9]何伟,彭勃.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4(5):34-36
    [10]王景炬,齐放.现浇框架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1997(2):25-26
    [11]谢征勋.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及方案论证[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12]王标,王凯,王真.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提高途径[J].建筑技术,2010(1):26-2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