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非政府组织发展初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非政府组织是公共领域十分重要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非政府组织处于公共领域的后台,直接介入公共事件的情况并不多。汶川地震给国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把非政府组组织推向了前台。灾难同时蕴藏着危险和机遇,大地震给非政府组织的不仅仅是严峻的考验,还有宝贵的发展契机。考验分为救灾过程中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对非政府组织的需求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突破自身局限;发展契机来源于灾难本身所提供的平台、政府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完善以及非政府组织救灾进程中自身经验的积累。纵观救灾全程,非政府组织以突出的表现赢得了公民的认同。因此,研究非政府组织是当前的一大热潮。
引文
[1]李建华:《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伦理使命》.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年第一期.
    [2]谭建光:《汶川大地震灾区志愿服务调查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七期.
    [3]时巨涛:《组织行为学》.P190.石油工业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4]王庆海:《管理学概论》.第十七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①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42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②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43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③汪玉凯:《公共管理与非政府公共组织》.72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④整理自《第一财经日报》.
    ⑤汶川地震一周年中国红十字会救灾援建纪实2009年05月08日21:37新华网.
    ⑥中国红十字会汶川地震援助项目.中国文明网.www.wenming.com 2009-4-2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