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之一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 英文篇名: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of Early Chinese Modernization As Seen from a Cluster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late Qing
  • 中文刊名:清史研究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QING HISTORY
  • 作者:夏明方
  • 英文作者:Xia Mingfang
  • 出版日期:1998-02-15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100872
  • 年:1998
  • 期:01
  • 出版单位:清史研究
摘要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the author's research on famine and the Yangwu Movement, stressing the conditions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during the era of the Yangwu Movement, their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s. In the author's opin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Yangwu Movement from 1861 to 1895, China experienced a sudden and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resulted from both natural and social causes. These disasters caused enormous losses for the entire society.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natural disasters when investigating the falure of the Yangwu Movement
引文
①参见高建国:《灾害学概论》(续),《农业考古》1986年第2期;徐道一:《严重自然灾害群发期与社会发展》,载马宗晋等编:《灾害与社会》,地震出版社1990年版,第295-297页;任振球:《全球变化─—地球四大圈异常变化及其天文成因》,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②李文海、周原:《灾荒与饥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6页。
    ③魏源:《筹河篇》(中)。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一五0,工政,河防一。
    ④《黄河变迁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2-586页。
    ⑤袁长极等:《清代山东水旱自然灾害》。《山东史志资料》,第二辑,第168页。
    ⑥(23)姚鲁峰:《19世纪是我国特大暴雨洪水发生期》,《灾害学》.1991年9月第3期。
    ⑦(58)魏源:《湖广水利论》,《古徽堂外集》卷六。江南亦然,据李鸿章、左宗棠披露,江浙地区,”乾隆、嘉庆年间,家给人足”,然道光癸已(道光十三年)、辛卯(道光十一年)大水而后,“始无岁不荒,无县不缓,以国家蠲减旷典遂为年例,夫癸已以前,一二十年而一款;癸巳以后,则无年不歉”。见李鸿章:《请减苏、松、太浮粗疏》,左宗棠:《议减杭、嘉、湖三属漕粮疏》(同治三年)。见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61页。
    ⑧《光绪朝东华录》,第二册.总第2175页。
    ⑨《清代珠江韩江洪涝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6-11页。
    ⑩本表缺今新疆、内蒙古及西藏等省区,台湾则并入福建,东北指奉天、吉林、黑龙江。凡《清实录》中历年所列“被水、被旱、被虫、被沙、被风、被碱”及“被灾歉收”的州县一并计入,且不论灾型多少,某县某年并发多种灾害或一种灾害多次发生,均以一州县计入;凡史料中明确载有受灾县名但无受灾县数的,按出现的县名总计;凡笼统言及某府灾况而未明确州县的以及“××等县”,亦均以一州县计之;凡笼统言及全省但既无确切县数又无县名者、或者提及受灾州县但云“勘不成灾”者以及受灾卫所和土司土州数目,一般未加收录;凡资料中出现“七八十县”“数十县”的,分别按75县、30县计入,其他类推;同一地区同一年受灾县数,凡记载有歧异的,如有确切县名,即综合各种材料统一计算,若无,则以最高数为准。
    (11)包括台湾的11个县及光绪、宣统后增置的55个县,但不包括土州、土府、土县及土司。参见徐学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63页。
    (12)中央气象局(现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编:《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地图出版社1980年版。
    (13)参见葛全胜、王维强:《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与太平天国运动》。载《地理研究》1995年12月第4期。
    (14)《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17-18页。
    (15)胡明思、骆承政主编:《中国历史大洪水》《上、下卷》,中国书店1992年版,各场次洪水条。另据前引姚鲁峰文,我国七大江河及其它中小型河流历史首位供水均发生在十九世纪,总计23场次,其中1861-1895年间发生 12场次,占 1/2强。
    (16)《清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同治中兴。
    (17)1884年10月19日《申报》。
    (18)《王先谦自订年谱》,载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723页。
    (19)《刘光第集》,第 197页。
    (20)吴弘明整理:《津海关年报档案汇编(1889-1911年),天津社会科学院、档案馆1993年印行,第11页。
    (21)《录副档》,光绪十三年八月三十日刘恩溥折。转引自《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版,第501页。
    (22)王劲峰等:《中国自然灾害区划》,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
    (24)(64)[美]何炳棣:《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译本,第230页;第275页。
    (25)《朱批档》,光绪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山西学政王廷相片。转引自《纪年》,第566页。
    (26)韩渊丰等:《中国灾害地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0-181页。
    (27)(41)陈玉琼、高建国:《中国历史上死亡一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的时间特征》。《大自然探索》1984年第4期。
    (28)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 1973年第 2期。相关研究成果可参见:张丕远《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301~304、386~390页。
    (29)龚高法、张丕远、陈思久:《长江中下游1892~1893年的严冬》。载《地理集刊》1986年第18号。
    (30)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地理学报》1979年第3期。
    (31)买汗买提依敏:《东土耳其斯坦历史(七)》,1940年。转引自高建国前引文。
    (32)参见张家诚:《地学基本数据手册》,海洋出版社1986年版,第201-207页。
    (33)(54)(68)参见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6页;第169页;第106-113页。
    (34)《光绪朝东华录》,第1册,总第783页。
    (35)顾功叙主编:《中国地震目录》,科学出版社1983版.第178-182页。
    (36)马宗晋等主编:《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地震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页。
    (37)阎志德:《西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成因分析》。《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地震出版社1990年版,第103-109页。
    (38)高秉伦、魏光兴:《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地震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207页。
    (39)(40)参见拙稿《灾害、环境与民国乡村社会》(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附表3-2-2。按该表缺1890年直隶水灾和1894年广州疫灾的死亡人数,后者参见刘翠溶、伊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下册,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1995年版,第 693页。
    (42)《曾忠襄公书札》,卷十一。
    (43)《安阳县续志》,卷末。
    (44)光绪《山西通志》,卷八十二,《荒政记》。
    (45)耿庆国:《中国旱震关系研究》,海洋出版社1985年版。
    (46)郭增建等:《未来灾害学》,地震出版社1992年版,第二章、第九章;《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地震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页。
    (47)宋正海:《历史自然学》。《大自然探索》1984年第4期;第138页。
    (48)任振球,《全球变化─—地球四大圈异常变化及其天文成因》。
    (49)张先恭、张家诚:《近五百年来我国气候的几种振动及其相互关系》。《气象学报》1969年第2期。
    (50)参见徐振韬、蒋窈窕编著:《太阳黑子与人类》,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146-147页;马宗晋主编:《灾害与社会》,第228页。
    (51)解思梅等:《太阳活动与异常地球物理现象》。《灾害学》,1986年12月创刊号。
    (52)竺可桢:《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科学》,1927年第12期。
    (53)章有义:《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计》,《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5-412页,其中1877年河北、陕西的人口数,系赵书修正补充数。
    (55)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6-458页。
    (56)《清仁宗圣训》,卷十五。
    (57)参见汪润元、勾利军:《清代长江流域人口运动与生态环境的恶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第4期。
    (59)李鸿章:《东淀水道清理完竣疏》。《道成同光四朝奏议》,卷二十八。
    (60)(61)《清朝文献通考》,卷八,考4921;卷九,考4939。
    (62)光绪十年五月二十一日《会奏广东积弊折》。《彭刚直公奏稿》,卷五。
    (63)光绪四年《查明和托两厅遗粮无法招佃请予豁免疏》、光绪五年《勘明和托二厅荒地仍垦豁除疏》,《曾忠襄公奏议》,卷十,卷十三。
    (65)参见同治《应山县志》,卷十五,页一上。
    (66)行龙:《论太平天国革命前后江南地区的人口变动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2期。(67)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六,上,水利,页十七。
    (69)参见孔令仁编:《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26页;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