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556年84/级大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构造的新认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郭增建先生 (195 7)称 15 5 6年 8 级大地震为关中大地震 ,并绘制了等震线图。 1983年版中国地震目录将其称为华县地震。之后 ,中国地震目录几经修改 ,但对震中位置都没再进行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修订。 80年代以来 ,几位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渐次提出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不在华县的新见解。本文同意这些见解 ,并通过分析大量史料和对发震构造的研究作进一步论证 ,提出对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构造的新认识。(1) 15 5 6年 8 级大地震的震中位置不在华县。极震区分布在蒲州 (今永济西黄河东岸 )、朝邑、潼关卫、华阴、华州、解州一带 ,故震中位置宜定在蒲州、潼关卫、华阴、朝邑之间 ,即北纬34°4 4′ ,东经 110°16′ ,震级仍沿用 1995年版中国地震目录修订的 8 级。由于蒲州最重 ,可称为15 5 6年蒲州 8 级大地震。(2 ) 15 5 6年 8 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只是华山山前断裂 ,而是大致沿黄河分布的北北东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及其南北两端相反方向分布的渭河拉分盆地和运城、临猗一带张性地堑、地垒带 ,由它们共同组合而成的走滑型发震构造带 ,为该次大地震的发震构造。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abundant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cords and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the newad recognizes for epicenter location and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1556 large earthquake are proposed.1. The meizoseismal area of 1556 large earthquake located in the region of the west of Puzhou (Youngzee, east bank of the Huanghe River), Chaoyi, Toungguanwai, Huayin and Giezhou etc. The epicenter is determined in the 34°45'N,110°12'E, between of the Puxian and Tonguan.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is 81/4(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1995) 2.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1556 M 81/4 large earthquake located in the NNE right rateral strik slip fault zon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uanghe River, and its both ends draw basin, south end of Weihe basin and north end of Yunchen basin.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zone is from their together composition.
引文
马杏垣、刘和甫、王维襄,1983,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地质学报,57(1),22~23。
    邓起东,1973,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地质科学,(1),37~47。
    时振梁、环文林、武官英,1973,我国强震运动与板块构造,地质科学,(4),281~293。
    李永善、贺明静等,1988,“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中国特大地震研究(一),北京:地震出版社。
    李善邦,1960,中国地震目录,《中国地震目录》,北京:地震出版社。
    李善邦,1971,中国地震目录,《中国地震目录》,北京:地震出版社。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北京:地震出版社。
    环文林、张晓东、宋昭仪,1995,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变形场特征,地震学报,17(2),139~147。
    环文林、张晓东、宋昭仪,1997,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粘滑运动的结构特征,地震学报,19(3),225~234。
    环文林、时振梁,1993,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断层的长度与震级的关系,中国地震区划文集,42~48。
    环文林、汪素云、宋昭仪,1994,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的应力场特征,地震学报,16(4)。
    环文林、汪素云、俞言祥、张晓东、宋昭仪,1997,中国大陆内部地震发生机制及力学模型的研究,中国大陆2005年前强震危险性预测研究,117~123,北京:地震出版社。
    环文林、常向东,黄玮琼,1990,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构造成因法(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综合概率法,9~41,北京:地震出版社。
    环文林、葛民、常向东,1991,1920年海原8级大地震的多重破裂特征,地震学报,13(2),21~31。
    贺明静,1993,有关1556年关中大地震几个问题的探讨,灾害学,8(2),90~94。
    翁文灏,1923,《中国地震区分布简说》,科学,8(8),789~800。
    郭增建,1957,1556年1月23日关中大地震,地球物理学报,6(1)。
    郭增建、马宗晋(主编),1988,中国特大地震研究(一),北京:地震出版社。
    顾功叙(主编),1983,中国地震目录,北京:科学出版社。
    高明修,1975,华北地区新生代地堑构造及地震活动,地震战线(3),16~28。
    高继宗,1999,1556年1月23日蒲州85级地震,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
    谢家树、王彩云、王平,1997,有关1556年华县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中国地震研究进展,北京:地震出版社。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