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震源区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及其计算方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在合成地面运动时程曲线时,需要确定地震动的持续时间.确定该参数需要知道对场点起主要作用的潜在震源区的震级和距离.在讨论地震烈度区划的远场和近场问题时,也需知道对场点起主要影响的地震的震级和距离,本文首先推导了由地震带地震震级分布函数和地震空间分布函数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地震震级分布函数的公式,并建立了潜在震源区内在地震烈度超过给定地震烈度值情况下的震级与空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并据此导出了计算潜在震源区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的基本公式.文中以华北地区的几个场点为例,给出了几个估计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的例子.结果表明,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不但与场点和潜在震源区的几何关系有关,而且与给定超越概率的烈度值Id有关
引文
高孟潭,1988.关于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讨论.国际地震动态,1:1—5.高孟潭,1993.关于地震带震级概率分布与潜在震源区震级概率分布的讨论.中国地震,9,1,15—19.国家地震局,1991.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说明书,10pp.地震出版社,北京.时振梁、鄢家全、高孟潭,1991.地震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华北地区为例.地震学报,13,180—189.Campes-Costa,A,Oliveira,C.S.andSousa,M.L,1992.Seismichazard-consistentstudiesforPortugal,ProceedingsofTheTenthWorldConferenceonEarthquakeEngineering,VOl.l,477—479.MadridSpain.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