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正>2008年以来,汶川、玉树、海地等接连发生的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引发了人们对于抗震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汇处,是地震发生最为频发
引文
1聂高众,高建国.21世纪中国的自然灾害发展趋势[J].第四纪研究,2001,21(3):249~261
    2卢秀梅.城市防灾公园规划问题研究[D].唐山:河北理工大学,2005:4~6
    3陈刚.从阪神大地震看城市公园的防灾功能[J].中国园林,1996,12(4):59~61
    4姜乃力.日本城市防灾减灾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4,13(4):46~50
    5苏幼坡,马亚杰,刘瑞兴.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世界地震工程,2004,(2):27~29
    6雷芸.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日本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7,(1):13~15
    7齐藤庸平,沈悦.日本都市绿地防灾系统规划的思路[J].中国园林,2007,(1):1~5
    8章俊华.日本都市公园防灾,减灾技术动向[J].中国园林,2008,(8):19~21
    9苏幼坡,刘瑞兴.防灾公园的减灾功能[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2):232~235
    10李洪远,杨洋.城市绿地分布状况与防灾避难功能[J].城市减灾,2005(2):9~13
    11陈亮明,章美玲.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探讨——以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防灾绿地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03):452~453
    12李景奇,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7,(1):13~15
    13周建东,王浩.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5):15419~15421
    14费文君,王浩,史莹.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3(3):125~130
    15白伟岚,韩笑,朱爱珍.落实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作用——以北京曙光防灾公园设计方案为例[J].中国园林,2006,(09):14~20
    16徐波,郭竹梅.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12):56~59
    17王志涛等.以城市为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31(4):99~104
    18游璧菁.从都市防灾探讨都市公园绿地体系规划——以台湾地区台北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4,28(5):74~79
    19吕元.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5
    20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6
    21叶娜,邓云兰,夏宜平.汶川地震对城市公园绿地防灾减灾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9,(05):55~5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