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地震灾后急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正>2010年4月在中国的青海玉树州发生了7.1级的强烈地震,给广大人民造成物质损失和躯体伤害,同时心理上受到巨大冲击,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青海玉树州地处高原,海拔4 000米,含氧量低,地震灾后的伤员以藏族为主,多数伤员相对文化水平低,宗教信仰强烈,表达能力差,语言沟通困难。因此,护理人员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影响和帮助伤病员接受并适应突然改变的角色,调动伤病员主观能动性,达到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引文
[1]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9-123.
    [2]王志红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131.
    [3]Watson J.The theory of human caring: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J].NursingScience Quarterly,1997,10(1):49-52.
    [4]何琳,文素琼,但敏.灾区医院地震伤员临时病区的组建与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8,43(12):1079.
    [5]滕玉琴.浅析护患中的语言艺术[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5):453-454.
    [6]庄南,王静.心理干预对不同妇科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6):24-2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