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及邻区大陆动力学背景与地震活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从黔西南及邻区大陆动力学背景和构造组合特征出发,结合地震资料、地质测年数据,探讨了研究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认为,新生代阶段,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继续碰撞作用,研究区西部小江断裂带及其西部受印度板抉与亚洲板块碰撞影响明显,地震活动强烈;黔西南及东部地区因离碰撞带较远,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有减弱的趋势。
The paper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oectonic movement,the regularity of sesmic activity and the seismic machanism in suthwestern Guizhou,by analysizing for continental dynamic background,seismomic data and geologic data.
引文
①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贵州贞丰金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R].2005.
    1张东宁,等.大陆动力学与大陆地震研究[J].地震学报,2003,25(5):453-464.
    2张培震,等.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J].地学前缘,20029(2):430-441.
    3王砚耕,等.黔西南构造与卡林型金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4许靖华.中国南方大地构造的几个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1987,.6(2):13-27.
    5阚荣举,等.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的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1977,8(2).
    6国家地震局震害防预司编.中国近代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
    7中国地震局震害防预司编.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年—1990年Ms大于或等于4.7)[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黄玮琼,等.中国大陆地震资料完整性研究之二——分区地震资料基本完整的起始年分图象[J].地震学报,1994,16(4):423-432.
    9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及说明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