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应用的优越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入三年部署中的关键一年,而消能减震这项先进的建筑技术应用到该安全工程中的实例尚不多。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常用建筑结构形式的典型震害,阐述了消能减震技术特点,结合震后首例消能减震加固工程分析了消能减震技术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应用的技术优越性和经济性,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言献策。
引文
[1]徐有邻.汶川震害的教训——教学楼倒塌的反思[J].建筑结构,2010,39(11):50-53.
    [2]叶列平,李易,潘鹏,等.漩口中学建筑震害调查分析[J].建筑结构,2010,39(11):50-53.
    [3]郭小东,马东辉,田杰,等.对学校建筑抗震防灾的思考[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32(1):126-131.
    [4]周云.耗能减震加固技术与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任思泽,韩家军,佟建国.“5.12”大地震后首例消能减震加固实例[C]//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2009.
    [7]佟建国,韩家军,任思泽.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6):188-194.
    [8]周云,吴从晓,等.改进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C]//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200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