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震后应急快速反应与地震现场震情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简要介绍了首都圈的基于CIS的震后应急快速反应与地震现场震情分析SSRAVersion2.004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特点、系统界面、系统技术、方法与原理、功能与构成、数据库建设、GIS技术、空间分析、综合决策等内容。通过该软件的研制,可以规范和服务于地震应急与现场震情分析工作,提升该领域快速决策反应能力。
In this paper,contents on characteristic,interface,method,function and frame of the Software System of Judgement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and Estimation of Post - shock Trend based GIS namely SSRA version 2. 004 are introduced inbrief. It can be used in our work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or seism site trend analysis.
引文
[1]邬伦,刘瑜,张晶,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罗云启,罗毅.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应用大全[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
    [3]姚娜.Gis、MapInfo与MapBasic学习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三味工作室.MapInfo 6.0应用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6]上海地震局编.上海市的地震与应急-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海域地震研究文集[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7]火恩杰,林命迥,赵志学.地震应急工作遵循的准则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实现[J].地震,1998,18(1):1-6.
    [8]吴开统,焦远碧,吴培苓,等.地震序列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9]周仕勇,许忠淮.地震序列研究综述[J].中国地震,1999,15(3):268-277.
    [10]谷继成,谢小碧,赵莉.强余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理论解释[J].地球物理学报,1979,22(4):32-45.
    [11]林邦慧,李大鹏,刘杰,等.前震和前震序列的研究[J].地震学报,1994,(增刊):24-38.
    [12]焦远碧,刘杰.自然类比法在地震序列分类及震后趋势早期判别中的应用[J].地震,1996,16(1):22-31.
    [13]刘正荣,孔绍麟.地震频度衰减与地震预报[J].地震研究,1986,9(1):1-12.
    [14]陈荣华,吴开统,刘杰.不同地震序更类型的早期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80,(2).
    [15]焦远碧,王志东,吴开统.强震序列衰减的两种主要方式[J].地震,1994,14(1):44-47.
    [16]宋治平,薛艳.华北地区震群活动的阶段性特征[J].地震,2001。21(1):47—52.
    [17]丁鉴海,张国民.近年我国震后趋势判定与后续强震预测研究进展[J].华南地震,1999,19(1):1-7.
    [18]乔林,杨志刚,刘文杰.Visual C++6.0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19]尚游,陈岩涛.OpenGL图形程序设计掼[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0]王政权.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1]赵振宇,徐用懋.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的基础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2]朱令人,周仕勇,邓传玲.地震综合预报的新方法—投影寻踪回归[J].地震学报,1994,(增刊):1-9.
    [23]武安绪,王林瑛,徐平.地震现场震情分析软件系统的研制[A].见:陈远泰主编.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地震出版 社,1999.405-41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