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结构恢复力模型选择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针对非线性分析程序IDARC中两种不同的恢复力模式,基于某1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编写程序在IDARC环境下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的结果,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分析两种恢复力模式下结构的弹塑性位移与损伤指数。基于此,探讨两种恢复力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认为两种模式的结果都可以接受,但三线性模式更胜一筹。
引文
[1]江见鲸.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77-278.
    [2]谢和平.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11-12.
    [3]李兆霞.损伤力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8.
    [4]Young-Ji Park,Alfredo H.-S.Ang.Mechanistic seismic damage model for reinforced concrete[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985,111(4):722-739.
    [5]刘光明.基于新规范的八、九设防烈度区RC框架地震反应特征及损伤分析[D].重庆大学,2004,18-20.
    [6]曾丽娟.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抗倒塌验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48-56.
    [7]刘光明.基于新规范的八、九设防烈度区RC框架地震反应特征及损伤分析[D].重庆大学,2004,47.
    [8]王亚勇等.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1,51-60.
    [9]王亚勇.关于设计反应谱、时程法和能量方法的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0,21(1):21-28.
    [10]杨溥等.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6):33-37.
    [11]安自辉.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强震记录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42-4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