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东岭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为查明东岭地区的构造细节,搞清构造特征及其形成动力学机制,通过对172.12km2的3D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和成图研究,落实了构造细节和特征。通过构造样式、断裂特征分析,认清了本区断裂是在扭动应力背景下形成的。利用回剥法,编制了构造发育史剖面图,结合构造图、地层残余厚度分布图等,以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为构造背景,参考区域演化规律,对东岭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长岭凹陷东岭工区中部的鼻状构造,是在营城组末期走滑应力场机制下形成的。在断陷期继承性发育,在坳陷期不发育。由于受后期基底调整的影响,东岭工区整体上形成了向凹陷倾没的大型鼻状单斜构造。从长岭凹陷油气运移与构造形成时期的配套关系考虑,东岭工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引文
[1]高瑞琪,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Naylor M A.Mandl G.Sijpesteijn C H K.Fault geometries in basement-induced wrench faulting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stress states.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1986,8(7):737-752.
    [3]钟嘉猷.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1-79.
    [4]王义天,李继亮.走滑断层作用的相关构造[J].地质科枝情报,1999,18(3):31-34.
    [5]胡望水,吕炳全,张文军等.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J].地质科学,2005,40(1):16-31.
    [6]陈建文,王德发.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类型及沉积充填序列[J].地球科学,1996,7(4):414-415.
    [7]姜贵周.中国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与演化[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21(1):1-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