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避难场所规划及其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通过对日本避难场所规划的回顾,归纳出其分级与定义、设置原则、设置要求与发展策略。指出日本避难场所是以经验与行为学为设置原则,逐渐强化日本的防灾计划体系,而以建构防灾生活圈为核心的体系与强化避难场所的引导行为作为主要发展策略。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完善既有的防灾体系和规划有所启示。
The article penetrates to Japan evacuation area planning review,induces its graduation and the definition,the establishment principle,the establishment requests and develops the strategy. Among them,pointed out Japan evacuation area is take experiences and the behavior study as the establishment principle,but strengthens Japan's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system gradually,but take constructed constr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life circle for cor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evacuation area guidance behavior for the main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article simultaneously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and hopes to consummate the existing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and the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引文
[1]参见:江崇诚,《社区防救灾避难据点与救灾避难路径之调查与设置原则之研究》,台湾科学委员会, 2000。
    [2]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220处大火连续燃烧3天, 70%的居民房屋烧毁,地震中死亡的14万人中,50% 左右死于次生火灾。关东大地震大火熄灭的主要方式:一是消防灭火,二是自然熄火。公园绿地起了延缓燃烧速度与防止燃烧的作用,60%的大火熄火于广场、山崖和包括公园绿地在内的自由空间。震后在上野公园避难的约有50万人,在芝公园和深川清住公园避难的各有5万人左右,仅这三个公园的避难人数就占东京市避难总人数的一半。在公园避难使许多人幸免于难。依据这次地震的深刻教训,日本一直把台理建设城市公园绿地作为抗震减灾的基本方针之一。参见:苏幼坡、马亚杰、刘瑞兴,《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世界地震工程学报》,2004(20):27-29。
    [5]日本划定防灾生活圈的规模基本是按中小学校区的规模为主(约65 hm~2),并以此作为防灾计划的基本单位,参见:东京都总务局灾害对策部防灾计划课,《第五次东京都震灾预防计划》,东京:东京都政府情报联络室,1993。
    [6]参见:简贤文,《大规模地震灾害人群避难行为之整合研究——总计划暨子计划:大规模地震灾害时人群避难群集步行速度之调查研究》,台湾科学委员会, 2001。
    [7]参见:许铭显,《大规模地震灾害时避难所与避难圈关系之调查研究》,台湾科学委员会,2000。
    [1]柏原士郎,上野淳,森田孝夫阪神·淡路大震灾における避难所の研究.大阪:大阪大学出版社,1998
    [2]何明锦、李威仪.从都市防灾系统检讨实质空间之防灾功能——防救灾交通动线系统及防灾据点.台北:内政部建筑研究所,1997.
    [3]李威仪.都市计划防灾空间系统之规划与检讨.台北:内政部建筑研究所,1999.
    [4]黄定国.车站周边地区都市防灾计划——以南港车站周边地区为例.台北:内政部建筑研究所,200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