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刑讯逼供根源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邢文博 ; 杜志淳
  • 关键词:侦查技术 ; 刑讯逼供 ; 非法证据排除
  • 中文刊名:中国检察官
  • 英文刊名:The Chinese Procurators
  •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05
  • 出版单位:中国检察官
  • 年:2019
  • 期:13
  • 语种:中文;
  • 页:45-48
  • 页数:4
  • CN:11-5462/D
  • ISSN:1008-6676
  • 分类号:D925.2
摘要
法律严禁刑讯逼供,但刑讯逼供时有发生。刑讯逼供的屡禁不止与侦查办案模式、人性本能、侦查技术发展等密切相关,认识能力的历史局限性、人性中的非理性、传统的侦查思维、侦查模式等都是促成刑讯逼供的重要因素。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关注对刑讯逼供获取的口供以及其他证据的排除,坚持非法证据排除。
        
引文
[1]参见吕泽华、贾宜臻:《死刑冤假错案证据问题之实证研究》,《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2]参见何劲松、伍岳:《论防范刑讯逼供的制度障碍及突破》,《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3期。
    [3]参见孟宪文:《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1页。
    [4]参见卞建林、张可:《侦查权运行规律初探》,《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第1期。
    [5]参见阎万鸿:《关于摸底排队侦查措施原理与方法的拓展》,《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第5期。
    [6]参见马忠红:《摸底排队侦查措施的发展和完善》,《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3期。
    [7]参见王钟逵:《甘肃省人大查究武威“11·8”冤案纪实》,《法律与生活》1997年第10期。
    [8]参见王芳:《刑讯逼供的归因与治理》,《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9]参见何家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10]参见马忠红:《刑讯逼供的社会学分析——兼谈刑讯逼供研究的拾漏补遗》,《政法学刊》2008年第6期。
    [11]参见靳学仁:《刑讯逼供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版,第224页。
    [12]参见张伟珂:《生态、利益与刑讯逼供的控制路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13]参见吴纪奎:《口供供需失衡与刑讯逼供》,《政法论坛》2010年第4期。
    [14]参见张振华:《Y-STR检测技术:命案玄机》,《方圆》2017年第21期。
    [15]参见王彪:《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最新发展》,《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