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司治理的完善对于公司制经济活动主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在当今世界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使得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对于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同其他行业的公司的治理问题相比,商业银行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公司治理也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治理主要依托董事会职责的完善,其他治理机制功能的弱化。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于公司治理的贡献就在于规定了董事会的特殊职责,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入手,研究其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并灵活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为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
     文章第一章阐明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理论意义和核心问题。公司治理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公司运营、参与资本市场竞争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其公司治理问题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治理上既要考虑股东又要考虑人数众多且分散的债权人;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业务的高风险性、资本结构的特殊性、治理和运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甚于其他行业、政府的高度管制性等都对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导致很多常规治理机制不能发挥作用。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落于董事会的特殊职权和义务的构建,基于此巴塞尔协议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
     第二章介绍分析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这一问题提供的具有启发性的建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从内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从外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通过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三大支柱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做法。
     第三章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概况进行了总结。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革历程并介绍了相关立法,对比巴塞尔资本协议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所在,同时,指出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中的特殊问题。
     第四章指出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借鉴意义。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改进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从确保董事会成员的适格和独立,建立董事会内部有效的控制机制,完善董事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调整激励机制框架等方面强化董事会的职能,确立董事会对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并对银行风险控制负责;通过细化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规范、扩展需要披露的以满足股东需要为出发点的信息、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合理、稳妥实现股权分散,有效保护股东知情权;有效引进“激励相容”理念,使得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发挥股东、债权人和监管机构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完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巨大合力,实现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Improvement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ans a lot to economic entities which were operated in the form of corporation. The fact that commercial bank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odern economy around the world and special rol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kes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us. The specificities in the way and content of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lead to specificities in improvement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m.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importance and specificiti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focuses on the arrangement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BaselⅡandⅢ, tries to find out the jurisprudential base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draws inspiration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Chapter I Significa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paper compares commercial banks with corporations of other industries and figures out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s much more important and different. The importance and difference determine significa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Chapter II Analysis of arrangement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BaselⅡandⅢ. Basel II (version 2004) focuses on risk management. It offers commercial banks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hree pillars (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supervisory review, and market discipline) for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Chapter III Summarize of the situ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e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Chapter IV Inspiration drawn from BaselⅡandⅢon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paper supplies several solutions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ameliorating the regulations on capital system; keeping the key figure of board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king the board responsible for the risk management; amending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nspiring every parties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including the shareholders, the depositors, the board and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calling for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m.
引文
1参见李娇,何坤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当代经济》,2007年第9期(下),第64-65页。
    2参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张政军译,世界银行高级专家张春霖校:《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3参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张政军译,世界银行高级专家张春霖校:《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4参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张政军译,世界银行高级专家张春霖校:《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5 See Arun, T. G., J.D. Turner,“Corporation Governance of Banks in Developing Economics: Concepts and Issues”, in Corporation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2(3), 2004, pp. 371-377.转引自王红一著:《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法律路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5页。
    6李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发展与模式比较研究》,《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中国工商银行青年论文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7李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发展与模式比较研究》,《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中国工商银行青年论文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9参见,袁宜:《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特殊性与治理安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2-66页。
    11龚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善》,《贵州社会科学》2 0 0 7年8月,总第212期,第110页。
    12王红一:《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4-25页。
    16参见【美】阿道夫·A.伯利,加德纳·C.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甘华鸣,罗锐韧,蔡如海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7参见,罗培新:《科学化与非政治化:美国公司治理规则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148-149页。
    18参见,袁宜:《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特殊性与治理安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10页。
    19 See, Prof. dr. Vasile Cocris,“Why are Banks Special? An Approach from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spective”, Scientific Annals - Al.I.Cuza University of Iasi, Economics Series, pp.55-66, 2007.
    21参见,[美]保罗·W·麦卡沃伊等著,赵玲译,《公司治理的循环性危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22法国兴业集团2008年1月23日宣布,因为一名驻巴黎交易员在股指期货上的违规操作,该集团损失49亿欧元。参见:孙晓辉:《交易员欺诈法兴惊曝49亿欧元巨亏》,《证券时报》,2008年1月25日,第A01版。
    25参见,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30参见,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43页。
    31参见,小罗杰·W·福格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化风险管理的范例》,罗平编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87-88页。
    35参见,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页。
    40参见,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223页。
    52参见,袁宜著:《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特殊性与治理安排》,第195-196页;王红一著:《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法律路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32-33页。
    53参见,张兴胜、胡婕:“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嬗变”,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2月14日。
    54参见,中国银监会山东监管局课题组,“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载《金融研究》,2005年增刊,第12-13页。
    55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24条,第5项规定,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56参见,葛蓉蓉著:《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112页。
    57参见,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专题组:《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34页。
    58参见,窦洪权著:《银行公司治理分析》,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154页。
    59参见,葛蓉蓉著:《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60参见,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调研组:“充分发挥我国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作用”,载《中国金融》,2009年第2期,第36-37页。
    61参见,《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第二条。
    63参见,王红一著:《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法律路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38-43页。
    64参见,中国银监会“公司治理改革”课题组,“完善公司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载《中国金融》,2005年第5期,第27页。
    65参见,陈德胜,周平盛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77页。
    66参见,陈德胜,周平盛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78-81页。
    67参见,王红一著:《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法律路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40页。
    69参见,窦洪权著:《银行公司治理分析》,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页。
    70参见,中国银监会课题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五):建立额外资本要求降低大型银行的道德风险”,载《中国金融》,2010年第5期,第79页。
    74参见,陈德胜,周平盛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82-83页。
    75参见,葛蓉蓉著:《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76见《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尽职指引(试行)》第52条。
    79参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41条。
    82参见《商业银行法》第17条。
    84《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55条
    87参见,葛蓉蓉著:《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101页。
    8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张政军译,世界银行高级专家张春霖校:《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0页。
    91参见,龚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善》,《贵州社会科学》2 0 0 7年8月,总第212期,第111页。
    1、王红一:《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法律路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发展与模式比较研究》,《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中国工商银行青年论文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3、袁宜:《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特殊性与治理安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4、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5、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专题组:《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7、葛蓉蓉:《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8、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分析》,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9、陈德胜,周平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10、李艳虹:《投资者保护、绩效与风险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11、巴曙松等:《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12、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曾康霖,高宇辉:《中国转型期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15、洪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16、史生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监管》,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7、杨达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魏华:《基于公司治理的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屈韬:《转型期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年版。
    20、黄德根:《公司治理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龚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善》,《贵州社会科学》2 0 0 7年8月,总第212期。
    2、罗培新:《科学化与非政治化:美国公司治理规则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3、孙晓辉:《交易员欺诈法兴惊曝49亿欧元巨亏》,《证券时报》,2008年1月25日。
    4、张兴胜、胡婕:“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嬗变”,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2月14日。
    5、中国银监会山东监管局课题组,“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载《金融研究》,2005年增刊。
    6、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调研组:“充分发挥我国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作用”,载《中国金融》,2009年第2期。
    7、中国银监会“公司治理改革”课题组,“完善公司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载《中国金融》,2005年第5期。
    8、中国银监会课题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五):建立额外资本要求降低大型银行的道德风险”,载《中国金融》,2010年第5期。
    9、刁仁德:《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六卷第1期,2008年1月。
    10、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南开学报》,2005年第1期。
    11、李娇,何坤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当代经济》,2007年第9期。
    1、Prof. dr. Vasile Cocris,“Why are Banks Special? An Approach from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spective”, Scientific Annals - Al.I.Cuza University of Iasi, Economics Series。
    2、“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orporate Governance”,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0.
    3、Roberta Romano,“Foudations of Corporate Law”, Foudation Press, 2010.
    4、Benton E. Gup,James W. Kolari,“Commercial banking: The Management of Risk”,Publisher: Wiley; 3 edition, August 13, 2004.
    5、Robert E. Litan, Michael Pomerleano,“Financial Sector Governance: The Roles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October 1, 2002.
    6、Daniel K. Tarullo,“Banking on Basel: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Peterson Institute, 1 New edition, September 30, 2008.
    7、Bogie Ozdemir,“Basel II Implementation: A Guide to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Compliant, Internal Risk Rating System”, McGraw-Hill, September 12, 2008.
    8、Laurent Balthazar,“From Basel 1 to Basel 3: The Integration of State of the Art Risk Modelling in Banking Regulation (Finance and Capital Markets)”, Palgrave Macmillan, November 14, 2006.
    9、Ricardo Gottschalk,“The Basel Capital Accor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allenges for Development Finance”, Palgrave Macmillan, January 19, 2010.
    1、Arun, T. G., J.D. Turner,“Corporation Governance of Banks in Developing Economics: Concepts and Issues”, in Corporation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2(3), 2004。
    2、Peter O. Mülbert:“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ory, Evidence, Reforms”, page11, ( http://papers.ssrn.com)。
    3、Rose Levine,“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A Concise Discussion of Concepts and Evidence”, pp.7-8, (http://econ.worldbank.org)。
    4、Jaime Caruana,“Basel II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 (http://www.bis.org)。
    5、Levine: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A Concise Discussion of Concepts and Evidence,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404,2004.
    6、Macey and O'Hara: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FRBNY Economic Policy Review,2003.
    7、Juan M. Dempere,“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pricing and performance of bank IPOs”, Review of Business (Magazine/Journal), September 22, 2007.
    8、R. Crespia, M. A. Garcia-Cestona,“Governance mechanisms in Spanish banks: Does ownership matter?”, Publisher: Elsevier, October 1, 2004.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张政军译,世界银行高级专家张春霖校:《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美】阿道夫·A.伯利,加德纳·C.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甘华鸣,罗锐韧,蔡如海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美]保罗·W·麦卡沃伊等著,赵玲译,《公司治理的循环性危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小罗杰·W·福格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化风险管理的范例》,罗平编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1、Basel II, version 2004,http://www.bis.org。
    2、“Group of Governors and Heads of Supervision announces higher global minimum capital standards”(Basel III), September 2010, Full press release version, http://www.bis.org。
    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www.cbrc.gov.cn。
    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Sound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Operational Risk”, 2003, (http://www.bis.org)。
    5、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Enhan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Banking Organisations”, 1999, (http://www.bis.org)。
    6、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Principles for enhan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2010, (http://www.bis.org)。
    7、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FSB Principles for Sound Compensation Practices Implementation Standards”, Sep.2009, (www.financialstabilityboard.org)。
    8、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Compensation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Jan. 2010, (www.bis.org)。
    9、2006年银监会《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
    10、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
    11、1995年《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订)。
    12、。2009年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
    13、2004年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7年修正)。
    14、2004年银监会《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管理交易管理办法》。
    15、2005年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
    16、2007年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17、2010年银监会《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办法(试行)》。
    18、2010年银监会《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
    19、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
    20、2005年修订的《证券法》。
    21、证监会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
    22、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
    23、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制度指引》。
    24、2007年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
    25、2011年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
    1、《“中国版巴Ⅲ”落地:四大新监管工具近期将出台》,http://www.58188.com/news/2011/2-22/13385.html。
    2、Jaime Caruana,“Basel II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 (http://www.bis.org).
    3、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40/2808218.html。
    4、《建设银行员工操作失误客户账户突然清零》,引自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ywycp/20110122/15209295851.s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