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远东报》研究(1910-1921)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近代哈尔滨众多外报中,《远东报》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第一份中文报纸,它比中国人自己出版的《东方晓报》(吉林交涉局职员奚廷黻1907年7月19日创办)早8个月。《远东报》以其“发行量之大,影响之广,为当时俄侨其它报刊所不及。”它创办于1906年3月14日,至1921年3月1日停刊,前后15年,以“开发北满之文明,沟通华俄之感情”为办报宗旨,经历了载沣摄政、北洋军阀二个历史时期。《远东报》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久,和沙俄政府以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支持是分不开的,堪称中国历史变迁的记录者和哈尔滨市民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样一份报纸自应该有它研究的价值。
     本文从历史文献学、新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角度,以《远东报》办报的基本过程为主线,利用吉林省图书馆保存的相对完整的《远东报》原件,对《远东报》的创办背景、发展过程、内容特色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把该报的主要历史活动和历史事实挖掘和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报在推动区域报业繁荣、促进哈尔滨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影响。
     全文内容包括七个部分:
     第一章论述的是《远东报》创办的历史背景,即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内容。
     第二章主要研究《远东报》的创办与兴衰过程。包括创办始末、报人与读者群体、经营管理、办报主旨、办报特色等。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研究《远东报》报道中国内政、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结语部分,从正反方面总结《远东报》的历史作用和研究《远东报》所获得的历史启示。
The far eastern newspaper is the first Chinese newspaper in Heilongjiangprovince in Harbin in modern Harbin foreign newspapers. It is8months earlier thanthe Chinese themselves newspaper published, such as DongFangXiao Newspaper. Thefar eastern newspaper with its circulation, broad impact, for the overseas Chinesenewspapers than other. On March14, it was15years from founding in1906to end onMarch1,192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BeiMancommunication HuaE affection for the purpose of the newspaper, the load is beingregent two historical period, the northern warlords. Why the far east newspaper canexist so long, and the Russian government to abundant capital as a support system areinseparable, the record of China's history and Harbin, a mirror of the life. Such anewspaper since there should be to study the val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journalism, andsociology, to the far east, the basic process of running the newspaper as the main line,using the library of Jilin province's relative intact the originals, the far east, to the fareast newspaper founded background, developing process, content, characteristic toconduc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paper's main mining andhistorical events and historical facts. On this basis, summed up the paper in promotingregional newspaper industry prosperity, promote social change the historical role ofHarbin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
     The paper includes seven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the far east newspaper foundedbackground, namely, political background, economic background, cultural backgroundand so on three aspects of content.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far eastern newspaper founded and the riseand fall process. Including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start, dissolution andreadership,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running by substance, characteristic, etc.
     The third chapter, the fourth chapter, the fifth chapter, the sixth chapter, chapter7studies the far east, reported China's internal affairs, diplomacy, economy, culture,society, etc.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s the far eastern newspaper from positive andnegative aspects of historical role and studies the history of the far east newspaperobtained enlightenment.
引文
①(英)马丁·沃克著:《报纸的力量—世界十二家大报》中译本,苏潼均、诠申译,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页。
    ②董强著:《新闻矛盾论》,长征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①李士良、石方、高凌著:《哈尔滨史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8页。
    ②李兴耕等:《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363页。
    ③张岩:《滨江时报研究》,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④李兴耕等:《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版,第363页。
    ①赵永华著:《在华俄文新闻传播活动史(1898-195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①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尔滨市志·报业·广播电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170页。
    ①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0页。
    ①王宝滨:《关于远东报》,《新晚报》2010年12月5日。
    ①赫利增:《俄国人在哈创办唯一中文报纸[远东报]》,《生活报》2013年2月24日。
    ②叶彤、王凯山:《近代东北地区俄日中文报业活动述评》,《新闻界》2013年第13期。
    ①赵永华:《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官方和民间在华出版报刊的历史考察与简要评析》,《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6期。
    ②张慧君的《一段特殊历史的见证——20世纪上半叶俄侨在华出版报刊概述》,《中国出版》1998年第10期。
    ③林怡:《黑龙江的近代新闻事业》,《新闻大学》1994年第2期。
    ①田雷、朱志勇、杨燎原:《论哈尔滨近代化外报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②陈卞知编:《造桥者说:跨文化传播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
    ①周鸿铎主编:《传播学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5-27页。
    ②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
    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0页。
    ②赵晓雷主编:《外国经济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6-67页。
    ①《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5页注。
    ②北京大学历史系编:《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页
    ③张伟编著:《布达拉宫上空的谍影》,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8页。
    ①(苏)罗曼诺夫著:《帝俄侵略满洲史》中译本,民耿译,上海商务书局1973年版,第48-50页。
    ②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3页。
    ③戈公掁:《中国报学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77-86页。
    ④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01页。
    ⑤田雷、朱志勇、杨燎原:《论哈尔滨近代化外报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①石方等著:《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8页。
    ②张凤鸣著:《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①佟冬主编:《沙俄与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333页。
    ②李兴耕等著:《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272页。
    ③佟冬主编:《沙俄与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97页。
    ④张凤鸣著:《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9页。
    ⑤王长富著:《沙皇俄国掠夺中国东北林业史考》,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7-79页。
    ①(清)徐宗亮等撰:《黑龙江述略》第4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②薛红著:《薛红学术论集》1994年版,第403-404页。
    ③张凤鸣著:《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103页。
    ④叶彤、王凯山:《近代东北地区俄日中文报业活动述评》,《新闻界》2013年第13期。
    ⑤《中俄交际关系》,《远东报》1911年5月31日。
    ①《记中俄伊犁交涉》,《远东报》1911年3月5日。
    ②佟冬主编:《沙俄与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331页。
    ③(美)安德鲁·马洛泽莫夫:《俄国的远东政策1881-1904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9页。
    ④张建华:《乌赫托姆斯基与俄国的远东政策》,《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1期。
    ①(美)安德鲁·马洛泽莫夫:《俄国的远东政策1881-1904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9页。
    ②佟冬主编:《沙俄与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336页。
    ③《本报十周年纪念辞》,《远东报》1916年3月14日。
    ④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①《本报十周年纪念辞》,《远东报》1916年3月14日。
    ①李兴耕等:《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版,第363页。
    ②А·А·希萨姆特季诺夫:《哈尔滨的俄罗斯东方学家协会》,俄国《东方》杂志199年第3期。
    ③张福山:《哈尔滨文史资料》第20辑,《哈尔滨文史人物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年版,第232页。
    ④《远东报》1910年7月21日。
    ①《远东报》1917年11月4日。
    ②《远东报》1918年5月4日。
    ①《远东报》1910年8月28日。
    ①《远东报》1921年2月25日。
    ①张福山:《哈尔滨文史资料》第20辑《哈尔滨文史人物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年版,第189页。
    ②赫利增:《俄国人在哈创办唯一中文报纸[远东报]》,《生活报》2013年2月24日。
    ③《江城日报》2013年11月6日。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5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577页。
    ⑤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⑥张福山:《哈尔滨文史资料》第20辑《哈尔滨文史人物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年版,第103页。
    ⑦赫利增:《俄国人在哈创办唯一中文报纸[远东报]》,《生活报》2013年2月24日。
    ①张福山:《哈尔滨文史资料》第20辑《哈尔滨文史人物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年版,第98页。
    ②《远东报》1916年11月17日。
    ①《远东报》1916年6月20日。
    ②《远东报》1920年9月18日。
    ③《远东报》1911年8月9日。
    ④《远东报》1911年8月18日。
    ①《远东报》1918年7月12日。
    ②哈尔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36人物附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页。
    ①张岩:《滨江时报研究》,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②《远东报》1917年6月20日。
    ③张岩:《滨江时报研究》,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④《远东报》1920年1月30日。
    ⑤《远东报》1920年1月21日。
    ①《远东报》1916年2月27日。
    ②《远东报》1910年7月21日。
    ③《远东报》1917年8月25日。
    ④《远东报》1917年8月25日。
    ⑤《远东报》1917年12月29日、1918年1月12日、1918年1月17日。
    ①《本报十周年纪念辞》,《远东报》1916年3月14日。
    ②《本报十周年纪念辞》,《远东报》1916年3月14日。
    ③《本报十周年纪念辞》,《远东报》1916年3月14日。
    ④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⑤《本报十周年纪念辞》,《远东报》1916年3月14日。
    ⑥《中俄划界情形》,《远东报》1910年10月6日
    ①《中俄交际关系》,《远东报》1911年5月31日。
    ①婴:《论武昌兵变》,《远东报》1911年10月18日。
    ②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96页。
    ③婴:《论武昌兵变》,《远东报》1911年10月18日。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8页。
    ②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01页。
    ③③婴:《论武昌兵变》,《远东报》1911年10月18日。
    ④《武昌乱事图说》,《远东报》1911年10月26日。
    ⑤丁名楠著:《帝国主义侵华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6页。
    ①赵佳楹著:《中国近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第544页。
    ②余绳武:《沙俄与辛亥革命》,《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3期。
    ③冯天瑜、贺觉非著:《辛亥武昌首义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
    ④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37页。
    ⑤《代理外交大臣上尼古拉二世奏文》,1911年10月21日,《帝国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第2编第18卷下册,1938年莫斯科版,第679号文件。
    ⑥邹念之编译:《《日本外交文书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05页。
    ⑦俞辛焞、李埰畛:《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金冲及选编《辛亥革命研究论文集》下卷,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275页。
    ①蔡凤林著:《日俄四次密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②杨公素著:《中华民国外交简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1页。
    ③郭恒玉:《俄国与辛亥革命》,转引自《近代外国史研究论集》,大陆杂志编辑委员会1970年编。
    ④吴乾兑:《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破坏》,《历史教学》1962年第2期。
    ⑤吴乾兑:《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破坏》,《历史教学》1962年第2期。
    ①王立新著:《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页。
    ①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
    ②《论中国内政之治理》,《远东报》1917年5月1日。
    ①《愈演愈乱之中国政局》,《远东报》1920年3月12日。
    ②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72页。
    ③李大钊著:《大哀篇》,见《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④李大钊著:《隐忧篇》,见《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①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见《孙中山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04页。
    ②《议和问题解决后之国势观》,《远东报》1916年5月12日。
    ③俞辛焞、李埰畛:《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外华政策》,引自金冲及选编:《辛亥革命研究论文集》(下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1284页。
    ①吴乾兑:《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破坏》,《历史教学》1962年第2期。
    ②《议和问题解决后之国势观》,《远东报》1916年5月12日。
    ①陈宇翔著:《中国近代政党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42页。
    ②《议和问题解决后之国势观》,《远东报》1916年5月12日。
    ③章开沅著:《张謇》,团结出版社2011年版,第146页。
    ④陈春生:《开国时各方对于建都地点之主张》,毛笔抄件,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34/359号史料。
    ①转引自张玉法:《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问题》,金冲及选编:《辛亥革命研究论文集》(下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1175页。
    ①《中国与多数主义》,《远东报》1920年9月14日。
    ②吴文衔、张秀兰著:《霍尔瓦特与中东铁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①《社会主义能否传布于中国》,《远东报》1920年9月5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页。
    ③《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3、575页。
    ①《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3页。
    ②张宪文等编:《中华民国史》第1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6页。
    ③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①《中国外交失败之观察》,《远东报》1919年5月6日。
    ②苗作斌主编:《北京沙滩大院百年风云录》,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72页。
    ①《论北京学生风潮》,《远东报》1919年5月21日。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编:《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97页。
    ①侠:《论北京学生之大活动》,《远东报》1919年5月11日。
    ②侠:《论政府平息学界风潮之办法》,《远东报》1919年6月1日。
    ③《五日北京之学生界》,《远东报》1919年6月10日。
    ④《民国日报》1919年6月5日。
    ①《时事新报》1919年6月8日。
    ②《时事新报》1919年6月8日。
    ③《新闻报》1919年6月6日。
    ④上海市青运史研究会、共青团上海市委青运史研究室编:《上海学生运动史》,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52页。
    ⑤《上海商民之爱国热》,《远东报》1919年6月10日。
    ①侠:《论政府平息学界风潮之办法》,《远东报》1919年6月1日。
    ②《论政府对待学生》,《远东报》1919年6月10日。
    ③《曹章陆之免职令》,《远东报》1919年6月14日。
    ①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
    ②侠:《三国同盟与世界》,《远东报》1919年5月7日。
    ①《俄国与联盟国》,《远东报》1919年5月28日。
    ①佟冬主编:《沙俄与东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0-581页。
    ②《宣统政纪》第67卷,第15-16页。
    ①《宣统政纪》第67卷,第15-21页。
    ②《中俄划界情形》,《远东报》1910年10月6日。
    ③(苏)茹科夫主编:《远东国际关系史(1840-1949)》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226页。
    ①卢明辉著:《清代蒙古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78-379页。
    ②《帝国主义时期的国际关系》第2辑第18卷,第1分册,1938年莫斯科版,第329号文件。译文见《近代史资料》1978年第2期。
    ③《论蒙古宣布自主》,《远东报》1911年12月26日。
    ①《论蒙古宣布自主》,《远东报》1911年12月26日。
    ①《蒙古问题》,《远东报》1912年1月17日。
    ②薛衔天等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8页。
    ③杨闯、高飞、冯玉军著:《百年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页。
    ①《劳工政府之照会》,《远东报》1920年4月22日。
    ②李喜所、元青著:《梁启超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
    ③彭明、周天度主编:《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1卷,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55页。
    ①丁中江著:《北洋军阀史话》(二),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64页。
    ②王中兴、刘立勤编蓍:《国防历史》(中册),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5页。
    ①《对德宣战之观察》,远东报》1917年5月17日。
    ②熊志勇、苏浩著:《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页。
    ③王芸生辑:《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7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1年版,第88-89页。
    ④刁士军编著:《捭阖虎狼》,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9页。
    ①《论政府对外之方针亟宜坚决》,《远东报》1917年3月3日。
    ②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8-449页。
    ③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53页。
    ④《论段总理之免职》,《远东报》1917年5月30日。
    ①《民国日报》1917年6月14日。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编:《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③(美)徐国琦、马建标著:《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
    170页。
    ①赵佳楹著:《中国近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第585页。
    ②《中德宣战问题》,《远东报》1917年8月8日。
    ①侠:《中国派兵赴欧助战之研究》,《远东报》1917年8月18日。
    ①莫建来著:《皖系军阀统治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90页。
    ②张斯麟:《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中俄商洽邦交的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37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①苏炳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黑龙江文史资料》第9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113-116页。
    ②韩世儒:《参战军与直皖战争概述》,见杜春和等编:《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
    ③莫建来著:《皖系军阀统治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页。
    ①《宣战后之征兵谈》,《远东报》1917年8月29日。
    ②韩世儒:《参战军与直皖战争概述》,见杜春和等编:《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6-67页。
    ③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4-555页。
    ④苏炳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黑龙江文史资料》第9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117页。
    ①斯拉德科夫斯基著:《苏中经济关系概要》,莫斯科1957年版,第153-154页。
    ②马金华著:《外债与晚清政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03页。
    ①马金华著:《外债与晚清政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页。
    ②房德邻著:《清王朝的覆灭》,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③李文海、周源著:《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77-179页。
    ④周育民著:《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1页。
    ⑤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6页。
    ⑥(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实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3864页。
    ⑦周育民著:《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1页。
    ⑧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8日。
    ①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8日。
    ②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8日。
    ③《清朝续文献通考》第227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9732页。
    ④刘秉麟编著:《近代中国外债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10页。
    ⑤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8日。
    ⑥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8日。
    ⑦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8日。
    ①马金华著:《中国外债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②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10日。
    ③顾廷龙等编:《李鸿章全集》(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5页。
    ④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10日。
    ⑤刘秉麟编著:《近代中国外债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3页。
    ⑥北平故宫博物院编:《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8卷,1932年版,第25页。
    ①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10日。
    ②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2页。
    ③马金华著:《外债与晚清政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页。
    ④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02、第1008页。
    ⑤马金华著:《外债与晚清政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8页。
    ⑥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11日。
    ①马金华著:《中国外债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②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1页。
    ③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405页。
    ④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17日。
    ⑤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3页。
    ⑥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3页。
    ⑦侠:《我国外债谈》,《远东报》1917年7月17日。
    ①苍:《论中国财政救急四策》,《远东报》1917年9月23日。
    ②戴建兵、陈晓荣编著:《中国货币金融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
    ③周育民著:《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1页。
    ①魏建猷著:《中国近代币制改革史》,黄山书社1986年版,第140页。
    ②周育民著:《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09页。
    ③魏建猷著:《中国近代币制改革史》,黄山书社1986年版,第140页。
    ④苍:《论中国财政救急四策》,《远东报》1917年9月23日。
    ⑤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4-135页。
    ①苍:《论中国财政救急四策》,《远东报》1917年9月23日。
    ②苍:《论中国财政救急四策》,《远东报》1917年9月23日。
    ③石方等著:《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0-271页。
    ①《论满洲之财政》,《远东报》1920年1月16日。
    ②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大事记·人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0页。
    ③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大事记·人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1页。
    ④《论傅家甸宜兴办市政》,《远东报》1916年9月3日。
    ①裴山:《哈尔滨之发达与改良》,《远东报》1917年3月23日。
    ②《哈尔滨》课题组著:《哈尔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235页。
    ①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48-549页。
    ②《哈尔滨》课题组著:《哈尔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
    ③(俄)克拉金著:《哈尔滨――俄罗斯人心中的理想城市》中译本,张琦、路立新译,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5页。
    ①吴晓松著:《近代东北城市建设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118页。
    ②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50-551页。
    ①《详志本埠中俄欢迎奉天选派学生事》,《远东报》1911年9月10日。
    ②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1-82页。
    ③任志东著:《多元性与一体化: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治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1-62页。
    ①侠:《我国学校之通弊》,《远东报》1917年10月7日。
    ①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第4版,第315页。
    ②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73-374页。
    ①肖海涛著:《中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2页。
    ②李剑萍、杨旭著:《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73页。
    ③(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五),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5125-5126页。
    ④李剑萍、杨旭著:《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⑤《学务纲要》(1904年1月13日)。见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
    ①侠:《今后之改革教育谈》,《远东报》1917年9月28日。
    ①张福山:《哈尔滨文史人物录》第20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79年版,第195页。
    ②林怡:《黑龙江的近代新闻事业》,《新闻大学》1994年第2期。
    ①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1993年版,第24页。
    ②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报业·广播电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7页。
    ①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1993年版,第25-26页。
    ②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报业·广播电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8页。
    ①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1993年版,第27页。
    ②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报业·广播电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③《[东陲公报]休矣》,《远东报》1911年1月10日。
    ④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报业·广播电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①《论中医防疫立方之可丑》,《远东报》1911年4月11日。
    ①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1993年版,第28-29页。
    ①石方等著:《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8页。
    ②辽左散人著:《滨江尘嚣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156页。
    ①施天侔:《女子问题之一——妓女》,《远东报》1919年12月17日。
    ②苏全有、陈建国主编:《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52页。
    ③徐珂:《清稗类钞》第1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55页。
    ④褚赣生著:《奴婢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161页。
    ⑤苏全有、陈建国主编:《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54页。
    ⑥王书奴编著:《中国娼妓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330页。
    ⑦《文史精华》编辑部编:《近代中国娼妓史料》(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7页。
    ①(法)梅朋、傅立德著:《上海法租界史》中译本,倪静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80页。
    ②《申报》1876年2月7日。
    ③邵雍著:《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1-92页。
    ④许庆朴、张福记主编:《近现代中国社会》(上册),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271页。
    ⑤上海市文史馆编:《旧上海的烟赌娼》,百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159页。
    ⑥王书奴编著:《中国娼妓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331页。
    ⑦郭绪印主编:《旧上海黑社会秘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141页。
    ①《滨江有三虎》,《远东报》1916年8月20日。
    ②苏全有、陈建国主编:《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52页。
    ③许庆朴、张福记主编:《近现代中国社会》(上册),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271页。
    ④上海市文史馆编:《旧上海的烟财娼》,百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页。
    ⑤王书奴编著:《中国娼妓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353页。
    ①王书奴编著:《中国娼妓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349页。
    ②施天侔:《女子问题之一——妓女》,《远东报》1919年12月17日。
    ③王书奴编著:《中国娼妓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351页。
    ④施天侔:《女子问题之一——妓女》,《远东报》1919年12月17日。
    ①施天侔:《女子问题之一——妓女》,《远东报》1919年12月17日。
    ②苏全有、陈建国主编:《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63页。
    ③苏全有、陈建国主编:《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63页。
    ①邵雍著:《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186页。
    ②邵雍著:《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187页。
    ③王书奴编著:《中国娼妓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355页。
    ①婴:《论东三省近日胡匪之多》,《远东报》1910年9月15日。
    ①婴:《论东三省近日胡匪之多》,《远东报》1910年9月15日。
    ②曹保明著:《东北土匪考察手记》,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93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民变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7页。
    ④苏全有、陈建国主编:《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07页。
    ⑤何西亚编:《盗匪问题之研究》,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年版,第78页。
    ①《论治匪宜用特别之刑律》,《远东报》1911年1月21日。
    ②因这些胡匪队伍都穿有统一的制服,臂上镶有徽章,故老百姓称之为“花膀子队”。
    ③石方等著:《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1页。
    ④田志和、高乐才著:《关东马贼》,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0-131页。
    ①刘革学著:《中国军阀土匪大结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39-440页。
    ②王寿山:《辽西巨匪杜立三》,《近代中国土匪实录》(上卷),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第154-155页。
    ③曹保明:《东北土匪》,《近代中国土匪实录》(上卷),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6页。
    ①顾彭年:《改良家庭婚制论》,《远东报》1921年1月29日。
    ①《白虎通·婚娶》,《百子全书》第6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苏全有、陈建国主编:《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262页。
    ③《孟子·腾文公下》,《十三经注疏》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11页。
    ①耿光连主编:《社会习俗变迁与近代中国》,济南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页。
    ②《易经·系辞上》。
    ③班昭:《女戒·专心第五》。
    ④梁景和著:《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
    ⑤《礼记·哀公问》,《十三经注疏》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11页。
    ⑥孟子:《离娄上》,《十三经注疏》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23页。
    ⑦徐珂:《清稗类钞·立嗣》第5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91页。
    ①沉石、米有录主编:《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342-343页。
    ②张树栋、李秀领编著:《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3-7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4页。
    ①顾彭年:《改良家庭婚制论》,《远东报》1921年1月29日。
    ②苏全有:《欧风东渐与近代中国婚姻转型》,《韩山师范学报》2001年第4期。
    ③李喜所著:《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3-204页。
    ④《婚礼一新》,《上海女子世界》2年6期,1907年出版。
    ⑤梁景和著:《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⑥张培富著:《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史考》,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4-315页。
    ①《民法·亲属编》第980、981、982条。
    ②《民法·亲属编》第1016、1018、1019条。
    ③《民法·亲属编》第1000、1002条。
    ①林怡:《黑龙江的近代新闻事业》,《新闻大学》1994年第2期。
    ②石方等著:《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8页。
    ③《中俄划界情形》:《远东报》1910年10月6日。
    ④《中俄交际关系》:《远东报》1911年5月31日。
    ①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报业·广播电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页。
    ②《中国与多数主义》,《远东报》1920年9月4日。
    ③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
    [1]《远东报》缩微胶片,藏于吉林省图书馆。
    [2]黑龙江省档案馆藏档案资料。
    [3]哈尔滨市档案馆藏档案资料。
    [4]吉林省档案馆藏档案资料。
    [5]辽宁省档案馆藏档案资料。
    [6]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人口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报业·广播电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文化文学艺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外事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大事记·人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版。
    [12]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36人物附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张福山:《哈尔滨文史资料》第20辑《哈尔滨文史人物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年版。
    [14]《呼玛县志》编辑委员会编:《呼玛县志》,1980年版。
    [1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民变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5年版。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编:《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外交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8]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9]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0]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六),中华书局1963年版。
    [21]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3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
    [22]《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24]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年版。
    [25]左舜生编:《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上海中华书局1926年版。
    [26]薛衔天等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7]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37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黑龙江文史资料》第9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30]杜春和等编:《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1](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实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
    [32]《清朝续文献通考》第227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33]北平故宫博物院编:《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38卷,1932年版。
    [34]赵柏岩编:《光绪朝大事汇鉴》第8卷,广文书局1908年版。
    [35]王彦威等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13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36]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37]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第6卷,中华书局1995年版。
    [38]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中华书局1962年版。
    [39]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40]《文史精华》编辑部编:《近代中国娼妓史料》(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1]刘大志:《旧时哈尔滨的娼妓业》,《哈尔滨文史资料》第19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2]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
    [43]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3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4]邹念之编译:《《日本外交文书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5]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
    [46]王芸生辑:《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0年版。
    [47]章开沅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7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盛京时报》
    [2]《申报》
    [3]《政治官报》
    [4]《顺天时报》
    [5]《民立报》
    [6]《时报》
    [7]《哈尔滨时报》
    [8]《民国日报》
    [9]《时事新报》
    [10]《新闻报》
    [1]《维特回忆录》第2卷,1924年莫斯科版。
    [2]《维特回忆录选(1849-1911)》,莫斯科1991年版。
    [3]《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第1卷。
    [4]《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第2卷。
    [5]《阿历克塞耶夫上奏书》,黑龙江省档案馆藏。
    [6]尼卢斯:《中东铁路沿革史》第1卷.哈尔滨1923年版。
    [7]斯拉德科夫斯基:《俄国各族人民与中国贸易经济关系史》(至1917年前),莫斯科1974年版。
    [8] А·А·希萨姆特季诺夫:《俄罗斯人在中国》,符拉迪沃斯托克2000年版。
    [9]斯拉德科夫斯基:《苏中经济关系概要》,莫斯科1957年版。
    [10]罗特斯坦因:《十九世纪未国际关系》,1960年莫斯科版。
    [11]乌赫托姆斯基:《皇太子殿下东游记(1890-1891年)》第2卷,1895年圣彼得堡版。
    [12]《帝国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莫斯科1938年版。
    [1]库金:《中国的1911年革命》,载《1905年亚洲的觉醒和东方革命》(论文集)俄文版。
    [2] Г·В·梅利霍夫:《老哈尔滨速写》,《远东问题》杂志1990年第2期。
    [3] А·А·希萨姆特季诺夫:《哈尔滨的俄罗斯东方学家协会》,俄国《东方》杂志199年第3期。
    [4]《库罗巴特金日记》(1903年3月1日),见《红色档案》杂志第2期。
    [5]波波夫:《1913-1914年间的沙俄与蒙古》,见苏联《红色档案》杂志第37期。
    [1]苏瓦林著:《帝国主义在满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英)马丁·沃克著:《报纸的力量——世界十二家大报》中译本,苏潼均、诠申译,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3](苏)罗曼诺夫著:《帝俄侵略满洲史》中译本,民耿译,上海商务书局1973年版。
    [4]维特著:《维特伯爵回忆录》中译本,傅正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5](俄)德米特里扬切维茨基著:《八国联军目击记》中译本,许崇信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美)安德鲁·马洛泽莫夫:《俄国的远东政策1881-1904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7](苏)斯拉德科夫斯基著:《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简史》中译本,郗藩封等译,财经出版社1956年版。
    [8](苏)茹科夫主编:《远东国际关系史(1840-1949)》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9]曼诺夫著:《俄国在满洲1892-1906》中译本,陶文钊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0]俄)克拉金著:《哈尔滨——俄罗斯人心中的理想城市》中译本,张琦、路立新译,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
    [11](法)梅朋、傅立德著:《上海法租界史》中译本,倪静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1]郭恒钰:《俄国与辛亥革命》,转引自《近代外国史研究论集》,大陆杂志编辑委员会1970年编。
    [2]王宝滨:《关于远东报》,《新晚报》2010年12月5日。
    [3]赫利增:《俄国人在哈创办唯一中文报纸[远东报]》,《生活报》2013年2月24日。
    [4]叶彤、王凯山:《近代东北地区俄日中文报业活动述评》,《新闻界》2013年第13期。
    [5]赵永华:《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官方和民间在华出版报刊的历史考察与简要评析》,《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6期。
    [6]张慧君的《一段特殊历史的见证——20世纪上半叶俄侨在华出版报刊概述》,《中国出版》1998年第10期。
    [7]林怡:《黑龙江的近代新闻事业》,《新闻大学》1994年第2期。
    [8]田雷、朱志勇、杨燎原:《论哈尔滨近代化外报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9]张建华:《乌赫托姆斯基与俄国的远东政策》,《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1期。
    [10]张岩:《滨江时报研究》,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余绳武:《沙俄与辛亥革命》,《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3期。
    [12]吴乾兑:《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破坏》,《历史教学》1962年第2期。
    [13]林怡:《黑龙江的近代新闻事业》,《新闻大学》1994年第2期。
    [14]胡成:《近代检疫过程中“进步”与“落后”的反思》,《开放时代》2011年第10期。
    [15]焦润明:《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
    [16]姚崧龄:《“抗疫医生”——伍连德》,台北《传记文学》第13卷第6期,1968年12月,第33页。
    [17]苏全有:《欧风东渐与近代中国婚姻转型》,《韩山师范学报》2001年第4期。
    [18]《婚礼一新》,《上海女子世界》2年6期,1907年出版。
    [29]《东方杂志》第1年,第7期。
    [20]冯天瑜:《列强对辛亥首义的态度》,《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1]赵德海:《沙皇远东政策的喉舌——[远东报]》,《新闻传播》,1985年创刊号。
    [22]吴乾兑:《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破坏》,《历史教学》1962年第2期。
    [23]杨立强:《论民国初年的政党、党争与社会》,《复旦学报》1993年第2期。
    [1]董强著:《新闻矛盾论》,长征出版社2006年版。
    [2]陈昌凤著:《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戈公掁著:《中国报学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
    [4]方汉奇著:《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方汉奇著:《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方汉奇、史媛媛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赵永华著:《在华俄文新闻传播活动史(1898-195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黑龙江日报社新闻志编辑室编著:《东北新闻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周鸿铎主编:《传播学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版。
    [12]李兴耕等著:《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版。
    [13]石方、刘爽、高凌著:《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李士良、石方、高凌著:《哈尔滨史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张伟编著:《布达拉宫上空的谍影》,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孔经纬、朱显平著:《帝俄对哈尔滨一带的经济掠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王长富著:《沙皇俄国掠夺中国东北林业史考》,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薛红著:《薛红学术论集》1994年版。
    [19]杨闯、高飞、冯玉军著:《百年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20]张凤鸣著:《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吴晓松著:《近代东北城市建设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高中华、孙新、张健著:《辛亥革命全记录》,青岛出版社2012年版。
    [24]毕凤鹏主编:《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5]北京大学历史系编:《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6]丁名楠著:《帝国主义侵华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7]吴文衔、张秀兰:《霍尔瓦特与中东铁路》,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28]高放等著:《清末立宪史》,华文出版社2012年版。
    [29]房德邻著:《清王朝的覆灭》,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0]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第4版。
    [31]房列曙、马陵合、刘灿华:《中国近现代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清)徐宗亮等撰:《黑龙江述略》卷4,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3](清)徐宗亮等撰:《黑龙江述略》卷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4]佟冬主编:《.沙俄与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35]赵晓雷主编:《外国经济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6]彭明、周天度主编:《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1卷,中华书局1987年版。
    [37]上海市文史馆编:《旧上海的烟赌娼》,百家出版社1988年版。
    [38]王书奴编著:《中国娼妓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
    [39]邵雍著:《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0]邵雍编著:《中国近代社会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1]邵雍等著:《中国近代土匪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2]辽左散人著:《滨江尘嚣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43]曹保明:《东北土匪》,《近代中国土匪实录》(上卷),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44]曹保明著:《东北土匪考察手记》,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5]许庆朴、张福记主编:《近现代中国社会》(上册),齐鲁书社2002年版。
    [46]熊志勇、苏浩著:《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47]王中兴、刘立勤编著:《国防历史》(中册),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郭绪印主编:《旧上海黑社会秘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9]刁仕军编著:《捭阖虎狼》,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0]李喜所、元青著:《梁启超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1]梁启超著:《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52]赵佳楹著:《中国近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53]田志和、高乐才著:《关东马贼》,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4]刘革学著:《中国军阀土匪大结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55]李文海著:《历史并不遥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6]李文海、周源著:《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7]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8]孟子:《离娄上》,《十三经注疏》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59]苏全有、陈建国主编:《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0]刘秉麟编著:《近代中国外债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1]马金华著:《外债与晚清政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62]马金华著:《中国外债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63]马陵合著:《晚清外债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4]耿光连主编:《社会习俗变迁与近代中国》,济南出版社2009年版。
    [65]王林主编:《山东近代灾荒史》,齐鲁书社2004年版。
    [66]张培富著:《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史考》,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7]梁景和著:《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8]李喜所著:《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9]褚赣生著:《奴婢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70]沉石、米有录主编:《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
    [71]张树栋、李秀领编著:《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2]冯天瑜、贺觉非著:《辛亥武昌首义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3]周善培:《辛亥四川争路亲历记》,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74]金冲及著:《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75]鲜于浩、张雪永著:《保路风潮——辛亥革命在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6]俞辛焞、李埰畛:《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金冲及选编《辛亥革命研究论文集》下卷,三联书店2011年版。
    [77]蔡凤林著:《日俄四次密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8]杨公素著:《中华民国外交简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9]杨天石:《在华经济利益与辛亥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华政策》,引自《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0]王立新著:《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1]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2]丁中江著:《北洋军阀史话》(三),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83]苗作斌主编:《北京沙滩大院百年风云录》,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
    [84]上海市青运史研究会、共青团上海市委青运史研究室编:《上海学生运动史》,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85]卢明辉著:《清代蒙古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86]司马图强著:《列强分裂中国纪实》,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7]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8](美)徐国琦、马建标著:《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89]莫建来著:《皖系军阀统治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90]周育民著:《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1]顾廷龙等编:《李鸿章全集》(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2]戴建兵、陈晓荣编著:《中国货币金融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3]魏建猷著:《中国近代币制改革史》,黄山书社1986年版。
    [94]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95]《哈尔滨》课题组著:《哈尔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96]孙丽萍、陕劲松著:《流亡日志——慈禧在山西的53天》,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97]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上海书店出版社1943年版。
    [98]任志东著:《多元性与一体化: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治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99]刘志强、张学继著:《留学史话》,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0]肖海涛著:《中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01]李剑萍、杨旭著:《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02]钱钢、耿庆国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3]徐珂:《清稗类钞·立嗣》第5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
    [104]徐珂:《清稗类钞》第1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105]陈卞知编:《造桥者说:跨文化传播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06]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07]李大钊著:《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8]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见《孙中山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09]金冲及选编:《辛亥革命研究论文集》(下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
    [110]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111]陈宇翔著:《中国近代政党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2]张开沅:《张謇》,团结出版社2001年版。
    [113]陈春生:《开国时各方对于建都地点之主张》,毛笔抄件,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34/359号史料。
    [114]何西亚编:《盗匪问题之研究》,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年版。
    [115]张宪文等编:《中华民国史》第1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58]《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