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莫友芝版本目录学成就考论——影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前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o Youzhi′s achievements in textual bibliography
  • 作者:张新民
  • 英文作者:ZHANG Xin-min;
  • 关键词:莫友芝 ;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 版本目录学 ; 清季考据学
  • 中文刊名:DN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机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1;No.11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明艺术思潮与心学理论研究”(17BA020)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DNDS201903014
  • 页数:15
  • CN:03
  • ISSN:32-1517/C
  • 分类号:129-141+150-151
摘要
莫友芝一生勤于治学,尤以版本目录学见称于世,但其学问路数仍有一渐趋成熟的发展过程,江南访书即为其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述即《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撰述过程则多受益于《四库简明目录》,但其他私家目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乃是多方面吸取传统目录学思想资源的结果。《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著录大量善本,解题识语亦极为精当。刊刻前曾经其子绳孙之手整理,名家经眼批校者人数颇多,均一一有名姓可考,而为绳孙整理本所吸收。具体刊刻时间当在光绪二年,而非学术界通常认为的同治二年。
        Mou Youzhi was best known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textual bibliography. He completed his masterpiece Catalogue of Book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rief Catalogue of Siku Quanshu. The former includes a large number of rare books with detailed notes to them. Edited by Mou Shensun,a son of Mou Youzhi,this masterpiece was published in the second year of the regime reign of Emperor Guangyu but not Emperor Tongzhi as many people thought.
引文
(1)凌惕安:《(郘亭)书画经眼录》序,引自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集部艺术类”,民国三十七年文通书局铅印本。
    (2)莫友芝:《郘亭遗文》卷六《影山草堂本末》,《莫友芝诗文集》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654页。
    (3)郑珍:《郘亭诗钞序》:“自子偲来吾郡,即兄视余,今又姻也。交三十年,知独深。”文中所述本此。见《巢经巢文集》卷二“序”,《郑珍全集》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446页。
    (4)《莫友芝集联》卷三,《莫友芝诗文集》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4页。按:上联出于许月卿《朗湖道中因见二事信笔二首》,下联录自苏轼《表弟程德儒生日》。
    (5)郑珍:《巢经巢诗钞·后集》卷三“古今体诗”,《郑珍全集》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88页。
    (6)黎庶昌:《拙尊园丛稿》卷四《莫征君别传》,《黎庶昌全集》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86-187页。
    (7)莫友芝:《郘亭文补》卷四《甲辰家规》,《莫友芝诗文集》下册,第817页。
    (1)以上均见黎庶昌《拙尊园丛稿》卷四《莫征君别传》,《黎庶昌全集》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87页。
    (2)莫绳孙:《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题识》,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3页。
    (3)郑珍:《巢经巢诗钞·后集》卷二“古今体诗”,《郑珍全集》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256页。
    (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第16册“日记一”,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第637页。
    (5)《曾国藩家书》“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字谕纪泽”,光緖五年传忠书局刻本;又见黎庶昌《全黔国故颂》卷十七《文苑·莫友芝》,《黎庶昌全集》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091页。
    (6)张宗祥:《清代文学概述》,《张宗祥文集》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58页。
    (7)黎庶昌:《全黔国故颂》卷十七《文苑·莫友芝》,《黎庶昌全集》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100页。
    (8)莫友芝之访书活动,先受曾国藩委派,主要搜访文汇、文宗两阁之《四库全书》。后又受李鸿章委命,查访江苏各属官书。张剑《莫友芝江南访书》载其历年购书目录及售价颇详,当一并参阅。见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附录三”,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597-604页。
    (1)道光《遵义府志》卷四十二《艺文》,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2)参阅张新民:《贵州地方志考稿》下册,1993 by Stat University Ghent,Dept,East-Asia Sectio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p. 561-572.
    (3)道光《遵义府志》卷四十八《旧志叙录》,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4)《四库全书总目》上册卷六十八“史部地理类”之“《剡录》”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599页。
    (5)道光《遵义府志》卷四十二《艺文》,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6)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卷三十九(光绪六年刻本):“艺文若专录篇章,则自杨慎《全蜀艺文志》始也”,完全同于莫友芝、郑珍二人之说。
    (7)以上均见道光《遵义府志》卷四十二《艺文》,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8)曾国藩:《复莫郘亭书》,引自黎庶昌《全黔国故颂》卷十七《文苑·莫友芝》,《黎庶昌全集》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091页。
    (9)郑珍:《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四《病中絶句》,《郑珍全集》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4页。按:友芝乃与俦第五子,故郑珍诗迳称其为莫五,亦可见二人关系之亲密。
    (10)《巢经巢诗钞》前集卷五《愁苦又一岁赠郘亭》,《郑珍全集》第6册,第121页。
    (11)黎庶昌:《全黔国故颂》卷十七《文苑·莫友芝》,《黎庶昌全集》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100页。
    (1)莫友芝:《持静斋藏书纪要序》,《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纪要》合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77页。
    (2)有关太平天国兵燹遭乱,以及文物典籍散佚之情况,莫友芝之弟庭芝尝主修同治《上江两县志》,并列有《忠义谱》专篇,述其前后经过极详。是书有同治十三年刻本,当一并参阅。
    (3)以上均见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毛诗要义》”条,光绪二年初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6-7页。
    (4)莫友芝:《郘亭遗诗》卷五《简潘绂庭侍读借观所藏吴中〈神谶〉〈国山〉〈葛祚〉〈瘗鹤〉诸旧拓》,《莫友芝诗文集》上册,第358页。
    (5)莫友芝:《持静斋藏书纪要序》,氏著《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纪要》合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77页。
    (6)莫绳孙:《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跋语》,引自《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绳孙稿抄本(点校本)》,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上册第3页;中册第528-529页。
    (7)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光绪元年(1875)三月二十六日致黎庶昌信函一通,信中云“先君《简目笔识》,绳已抄作十六卷,是书虽可单行,亦当与《筒目》合观也。”所谓《简目笔识》即后来刊刻之《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简目》则为早出之官修本《四库简明目录》。绳孙信函见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548页。
    (8)叶昌炽:《缘督庐日记抄》卷三“乙酉七月初一日”条,上海民国年间蟫隐庐石印本。
    (9)潘承弼:《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手书跋》,引自《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绳孙稿抄本(点校本)》,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上册第23页;下册第1292-1293页。
    (1)参阅黄永年《影印朱修伯〈四库简明目录〉前言》,《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8页。
    (2)叶德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序,引自《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绳孙稿抄本(点校本)》上册,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5页。
    (3)以上均见缪荃孙《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序,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第2页。
    (4)邵章:《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后序,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第964页。
    (5)黄永年:《影印朱修伯〈四库简明目录〉前言》,《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8页。
    (6)参阅傅熹年《藏园群书经眼录整理说明》,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一),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页。
    (7)以上均见缪荃孙《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序,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第1页。
    (8)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有宣统元年(1909)十一月初十日莫绳孙致缪荃孙信函一通,信中云及“先征君《知见书目》,尊处及从弟楚生处两副本外,别无钞录”。缪氏亦谓其曾“还楚生元刻《游溪集》《郘亭书目》”(《艺风老人日记》“壬子(1912)三月十八日庚辰”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6册,第2471页)。文中所述本此。
    (9)傅增湘之版本目录学批注手稿,凡二十九册,另加二册日本访书记录,以及七册藏部善本底稿,著录五千种载籍,已由傅熹年整理合编为四册,由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四册之中,除第一册为《藏园群书经眼录》外,其余三册均为《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后者凡有增补,均一概以“补”或“增”字注明,故题曰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可见子偲之书乃其重要工作底本,而后据此层层订补添加,不断扩充完善,必然牵涉不少相关同类典籍,形成一前后关联之完整版本目录学知识链条。
    (1)参阅张新民:《中国古代书籍世界的目录学窗口》,《阳明学刊》2004年第1辑。
    (2)缪荃孙:《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序,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第2页。
    (3)以上均见莫绳孙:《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题识》,光绪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3页。
    (4)《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五“史部目录类”之“《天禄琳琅书目》”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上册,第731-732页。
    (5)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一“《钦定天琳琅书目》”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28页。
    (6)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十九日莫绳孙致黎庶昌信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547页。
    (7)《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三“《郑堂读书日记》”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94页。
    (8)黎庶昌:《致啸山》,引自柳向春《黎庶昌致张文虎函》,《上海文博论丛》2012年第3期。
    (9)张文虎:《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附识》,引自莫友芝著、梁光华注评《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注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365页。
    (1)参阅张剑:《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郘亭书画经眼录》合刊本点校本之《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3页。
    (2)《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毛诗要义》”条,光绪二年初刻本;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6-7页,“此”字属上句读,似有不妥。
    (3)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同治十二年(1874)七月十九日致黎庶昌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6页。
    (4)《影山草堂杂稿》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书题有“莫友芝手稿”字样,除部分莫友芝杂稿及手札外,其余多为莫氏家人及友朋信信函。所谓佚名便笺,张剑《〈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探疑》(《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已先引及。
    (5)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同治十二年(1874)七月十九日致黎庶昌信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7页。
    (6)张剑《〈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探疑》(《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已明确提到便笺“也许即为张文虎所写”,“极有可能为其(指张文虎)所作”,虽未能完全取证两造而定谳,但也有率先发明之功。
    (7)以上均见莫绳孙《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原抄本《题识》,今藏台湾省相关图书馆善本室。
    (8)以上均见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同治十二年(1874)七月十九日致黎庶昌信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6-547页。
    (1)黎庶昌:《拙尊园丛稿》卷四《莫征君别传》,《黎庶昌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册,第186-188页。
    (2)莫友芝曾感叹:“秦中每有旧碑新出,上游必索本於州县,州县又以役扰其民,故民间必凿坏以避役,古石之遭此劫者盖不知凡几。”可证他之搜考著录金石文献,实有明确之文化传承保护意识。莫说原见《郘亭日记》“同治五年九月初五日”条,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8年,第414页。
    (3)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康有为集》第1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5页,标点略有改动。
    (4)以上分见《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汉书》一百卷(宋嘉祐本)”条、“《汉书》一百卷(宋湖北提举茶盐司小字本)”条、“《汉书》宋鹭洲书院大字残本”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8-19页。
    (5)《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汉书》一百卷(宋嘉祐本)”条;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8页。
    (6)顾广圻:《顾千里集》卷八“《汉书》一百二十卷”,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79页。
    (7)《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汉书》宋鹭洲书院大字残本”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9页。
    (8)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45页;另可参阅邓广铭《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
    (1)参阅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181页。
    (2)《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二“《资治通鉴》”条,卷一“《资治通鉴目录》”条、“《资治通鉴纲目》”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56页、第23-24页。
    (3)《顾千里集》卷八“《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80-281页。
    (4)以上分见《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资治通鉴目录》”条、“《资治通鉴纲目》”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23-24页。
    (5)郑珍:《巢经巢文集》卷二《郘亭诗钞序》,《郑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6册,第466页。
    (6)影山草堂之藏书,固然以莫友芝扬州藏书居多,但也有不少莫祥芝苏州藏书,其收藏的珍本古籍之多,即在东南人文荟萃之区亦称名家。相关考证可参阅杨祖恺《莫友芝影山草堂藏书管窥》《莫友芝影山草堂藏书管窥续记》两文,见《且闿文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8-52页。
    (7)叶德辉:《书林清话·自叙》,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第1页。
    (8)以上均见《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一“《陶渊明集》”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37页。
    (9)参见张新民:《黎庶昌及其古逸丛书》,载《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
    (10)《黎庶昌遗札·致莫绳孙》,《黎庶昌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册,第690页。
    (1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集部别集类”之“《遗山集》”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下册,第1421页。
    (1)以上均见《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一“《元遗山诗集》”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41页。
    (2)参阅张新民:《明代大儒孙应鳌及其著述考论:〈淮海易谈〉、〈督学文集〉合刊序》,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1期。
    (3)《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一“《学孔精舍诗钞》”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43页。
    (4)任瀚:《孙山甫诗集序》,载孙应鳌《学孔精舍诗钞》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9册,第5页。
    (5)《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八“集部别集类存目”之“《学孔精言舍汇稿》”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下册,第1600页。
    (6)清代《抽毁书目》“《学孔精舍汇稿》三本”条下,恰好明确记载:“查《学孔精舍汇稿》,系明孙如(应)鳌撰,书内《世史正纲序》、《谷音序》、《张浚论》诸篇,语多偏驳,应请抽毁。”可证原书前十卷之文,已全部惨遭馆臣抽毁;幸后六卷之诗,尚得完好保存。见《清代禁毁书目四种·抽毁书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23页。
    (7)邹元标:《愿学集》卷二《答江缵石中丞》,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9页。
    (8)《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二“集部别集类”之“《愿学集》”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下册,第1514页。
    (9)《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一“《愿学集》”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42页。
    (10)《黔诗纪略》卷十九《杨侍郎文聪传证》,同治十三年遵义唐氏梦研斋金陵刻本。
    (1)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六上《杨文聪》,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2)莫友芝:《龙友杨公有后记》,《莫友芝诗文集》上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648页。
    (3)《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一“学孔精舍诗钞”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46页。
    (4)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序》列举“佚者或可再出”之书,其中便有“杨文聪《山水移》《洵美集》”。
    (5)《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一“学孔精舍诗钞”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46页。
    (6)陈田《黔诗纪略后编》卷九《艾检讨茂传证》称:“凤嵓之学,邃于《易》。”其《易经人道集议》一书,陈氏《传证》载罗绕典撰《艾凤嵓先生墓志铭》,云:“未梓行”,惟《自序》今尚见存于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
    (7)陈弘谋:《〈易笺〉序〉》,《陈法诗文集》上册,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页。
    (8)李独清:《幽心梦影录》卷一,《洁园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78页。
    (9)按莫友芝《郘亭日记》“同治五年九月初三”条,载其过访吴平斋,睹“元明人题十余,与所藏朱子《易笺》残稿卷,皆元上神品也”。考朱子从未撰过《易笺》,然又决非陈氏之书。陈氏之书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早在“道光戊戌礼闱”时便已访得,则所谓“《易笺》”必系一时误记。莫氏《日记》引自《莫友芝年谱长编》,第414页。
    (10)以上均见《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附录卷一“易笺”条,光绪二年刻本,参阅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第113-114页。
    (11)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同治十二年七月十九日致黎庶昌信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6页。
    (1)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致黎庶昌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8页。
    (2)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光绪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致黎庶昌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9页。
    (3)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光绪二年二月初七日致黄彭年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9页。
    (4)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古今藏书家纪板本”,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第7页。
    (5)莫绳孙:《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原抄本《题识》,今藏台湾省相关图书馆善本室。
    (6)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致黎庶昌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8页。
    (7)台湾省相关图书馆藏莫绳孙光绪二年二月初七日致黄彭年函,引自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莫绳孙年谱简编》,第549页。
    (8)叶德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序,引自《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绳孙稿抄本(点校本)》,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上册,第25-26页。
    (9)李独清:《幽心梦影录》卷一,《洁园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75页。
    (10)参阅《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出版说明”,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
    (11)参阅张剑:《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点校本,第2页。
    (1)参阅张剑《〈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探疑》,《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
    (2)莫绳孙:《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原抄本《题识》,今藏台湾省相关图书馆善本室。
    (3)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史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页。
    (4)《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965页。
    (5)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监本二十一史”条,引自黄汝成《日知录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第644页。
    (6)叶德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序,引自《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绳孙稿抄本(点校本)》上册,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