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H地区直罗组钙质胶结砂岩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H地区为砂岩型铀矿勘探新区,其赋矿主岩为直罗组下段灰色砂岩.鉴于钙质胶结砂岩的分布特点和其与铂矿石的空间产出关系,本文进行了钙质胶结砂岩的空间展布和成因研究,试图探讨其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δ13CV-PDB‰在-3.3‰-18.3‰之间,平均值为-7.1‰,投图后显示所有样品均落至与有机质有段的碳酸盐区间,代表其碳源为有机质,而可作为碳酸盐岩碳源的有机碳最可能源自烃类物质。前人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及其邻域,延安组煤系地层热演化程度较低,未能生气。综合地质背景,认为此处最有可能的碳源应为来自古生界的天然气。钙质胶结砂岩主要分布在断裂以北,在其附近的展布也较其他地方厚。揭示钙质砂岩形成和铀矿化过程中,包含有机作用参与其中,并且可能起到重要作用,钙质砂岩的空间展布对铀矿的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