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7)
碳循环(5)
清洁能源(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7条,耗时:0.0480111 秒
1.基于LMDI模型和Q型聚类的中国城镇生活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城镇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LMDI模型;;Q型聚类
摘要:为研究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LMDI模型从全国和省级层面研究了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 2006—2015年的城镇生活碳排放,将城镇生活碳排放分解为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人均可支配收入效应和城镇人口规模效应,分析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差异,并基于LMDI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从全国层面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刺激因素,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消费倾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生活能源强度抑制了生活碳排放的增长.②从省级层面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规模的累积效应均为正,而消费倾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生活能源强度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有正有负,显示出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引导城镇人口合理增长,并积极制定相应政策优化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在制定碳减排战略时,要将省级生活碳排放的表面特征与其潜在驱动力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实施碳减排政策,同时应及时作出调整,以应对不同的发展阶段.
年:2019
出版单位:环境科学研究
2.能源价格对居民生活碳排放的调节效应研究
作者:王雅楠 ; 陈伟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能源价格;;调节效应;;区域差异;;碳排放量
摘要: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6年的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进行研究,探讨了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城镇化、能源强度及产业结构对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了能源价格对不同区域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调节效应。得出以下结论:在东部地区,能源价格对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通过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的间接作用可以实现碳减排;中部地区在能源价格的影响下,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存在反向调节作用;西部地区的能源价格对居民生活碳排放的调节路径存在阻滞,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最后,针对各区域能源价格调节效应的特点,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年:2019
出版单位: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3.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
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碳排放;;区域差异;;面板数据;;STIRPAT
摘要:主要利用30个省市1997—2012年共16年间的面板数据,结合STIRPAT模型,考虑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城镇化水平、工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程度等6种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对我国东中西3个区域~1的碳排放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区域对外贸易程度的提高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而城镇化水平则是影响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工业结构是影响中部区域的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西部区域的碳排放影响作用最大。不同区域应当根据区域特点,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节能减排对策,实施区域差异化减排策略。
年:2017
出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4.人口相关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变截距模型的实证分析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STIRPAT模型;;变截距模型;;人口因素;;碳排放
摘要:基于1997—2012年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研究人口相关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发现,大部分省份的人口规模、人均消费支出、能源强度和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正影响,只有北京和广东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是负影响,说明可能存在能源回弹效应。老龄化因素只在六个省份与碳排放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家庭规模在大部分省份对碳排放的影响是负向的,说明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会增加碳排放。
年:2017
出版单位:生态经济
5.基于STIRPAT模型的京津冀经济圈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涛 ; 林朋 ; 王雅楠
机构:天津大学;
关键词:京津冀经济圈;;碳排放;;人口;;STIRPAT模型
摘要:应用STIRPAT模型研究1997~2012年京津冀经济圈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及技术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促进碳排放增加,而平均家庭规模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此外,经济水平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平均家庭规模是主要抑制因素。人口结构因素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有利于能源消耗;人口年龄结构以增加劳动力供应及促进消费需求的方式促进碳排放增长;逐渐缩小的平均家庭规模导致人均能耗及家庭数量的增长,进而推动能源消耗增长;人口就业结构中工业部门就业率的增长导致碳排放的增加。结合研究结果和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年:2016
出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6.基于GWR模型中国碳排放空间差异研究
作者:王雅楠 ; 赵涛
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空间差异;;地理加权回归;;碳排放;;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研究全国30个省份分别在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城镇化、工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揭示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省份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城镇化在各省市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断增大,其中东部省市的影响较大。工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在总体上有正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在2007年有负影响,说明存在能源回弹效应。因此,在总体上制定减排政策时,要分区域、分省域制定合理的碳减排目标,对相邻的省份制定协同减排计划,同时要兼顾到欠发达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让经济发达的区域和省市适当承担较多的碳减排任务。具体来看,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公共的城市资源,分别从建筑、交通、工业和能源等方面制定低碳城市建设计划,同时,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或者低碳出行方式,从而减少能源需求以及环境污染,进而能更好地保证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从工业结构方面来看,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以提供生产原料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林业,不断提升自然因素对碳的吸收能力;从能源强度来看,一方面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不断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制定碳减排政策时应考虑回弹效应,尽量减少能源回弹效应的消极影响。
年:2016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7.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分析
机构: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LMDI;;新疆
摘要:为了有针对性地分析新疆能源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分析新疆能源利用现状、碳排放总量、三大产业碳排放的变化趋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等变量,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1985—2009年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排放系数、能源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6个因素对新疆碳排放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的负效应表现最为突出。最后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年:2013
出版单位:资源与产业
1
按检索点细分(7)
作者(7)
按资源类型细分(7)
期刊论文(7)
按来源细分(7)
知网(7)
按年细分(7)
2019年(2)
2017年(2)
2016年(2)
2013年(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